当前,刚刚进入冬季,如何规避再次出现“气荒”,仍然是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近日广东油气商会、广东省石油学会召开的中国地方天然气管网研讨会上,有专家指出,目前天然气定价体系与价值规律严重背离,冬季燃气商为获得利润,优先满足高价用户需求,这是造成居民用气“气荒”的根本原因,天然气价格改革应当全面放开,以量定价。而作为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重要的环节,天然气管网建设将对天然气的定价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应统一规划
中国天然气管网2017年输配气量2380亿立方米,干线与支线管道长度近10万千米,当中国天然气输配气量达到7000亿立方米时,需40万~50万千米管道,未来国内天然气管网是继续零散集成?还是统一规划?
中海油总院规划院综合规划资深工程师许江风认为,为增强全国调气能力,降低管网输送中间物流成本,应组建国家油气管网集团公司统一规划管网建设。预计中国投资建设40万千米长输管道就能满足中国需求。管网可以实行按热值交易,每个气源按热值进入国家管网,借鉴电网模式,统一管输费。
“由于科学规划管网,投资总额少,占用耕地少,平均管输费要低于零散集成的管输费总额,对全国天然气用户而言,可以优选气价便宜,调峰能力强的气源方签合同,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管网输送中间物流成本。”许江风说。
许江风表示,国家油气管网规划理念要调整为以满足城市及各类用户需求为着力点,将国家天然气管网本身打造出较强的储气调峰能力。在人口密度大、经济实力强、淡旺季峰谷差大、用气需求足的地区,加大干线管道和支线管道建设密度,在人口稀少地区减少管道规划密度,满足需求为管网规划第一原则,管网规划和投资建设能力应提前于气源获得量,国家油气管网要为各种气源提前准备好管输容量和管输能力,放手让“三桶油”和其他气源获得公司集中精力获取低价气源,不再为管道输送发愁。
投资要有远见
记者了解到,过去国内管道规划、设计和建设都是根据气源多少以及锁定的目标市场,来确定管道路由、管径和压力,待有了新气源,再重新规划建设新的管道。或者随着市场的发育,当初设计的管径和压力不够用了,再重新建设复线,这样会大量浪费投资和管道路由周边的耕地,美国也是按照这种零散集成的方式,陆续投入巨资建设了近50万千米天然气管道。
对此,许江风认为,管道投资不应只为现在气源和市场需求进行规划设计,而要从长计议。
许江风建议,一是为了未来更多气源,以及满足更长时间不断增长用气需求而规划设计管道,创新管道规划理念,按照市场需求和管网进行规划主干线、支线、联络线;二是为了提高管网本身储气调峰能力,大幅度延长管道复线和新管道建设需求,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降低管道投资总额,大幅度减少对管道路由周边耕地的占用,主干线可以按照目前技术水平1422毫米管径,12兆帕统一设计,支线和联络线可适当降低管径和压力。
“可以借鉴路网的规划理念,按照多纵多横进行管网规划,提前锁定管道路由规划,一个好的管道投资规划,至少要保证数十年管输需求,不需要建设新的管道,管网的输配能力可以提前于气源输配规模2~3年,各气源方不会因为缺少管道输送而限制其发展。”许江风说。
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南方分公司总经理陈正惠建议,管网多方共建,加快管道设施建设,提高管道覆盖面,杜绝各级管道同向平行建设、重复建设,降低管输价格,统一标准,确保不同主体间建设的管道对接无碍,提升管道设施布局质量。
实现开放共享
许江风认为,全面开放共享管网,打破上中下游一体化垄断,对天然气市场发育和众多用户是好事,“三桶油”、外资气源方、燃气商、气电厂、天然气大工业用户都可以集中精力、财力、人力、物力获得更多低价有竞争力的天然气资源。
放开气价后,有了季节差价,更多资本也可以投资建设更多LNG接收站及储罐群,投资建设更多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冬季保供压力就转换成商机无限的调峰盈利动力,从长效机制设计上,彻底解决中国旺季“气荒”和淡季荒气的困扰。
陈正惠认为,利用大数据,推进共享模式,整合建设管道输能调控平台,连接供需两端,统筹产运销储贸各环节,统一调配全国范围内的输送能力,调控中心可根据输能使用者的需求时间、需求地点优化管网运行,就近最优输气,实现多气源、多用户、多管道系统的统一平衡、统一调控功能,进而,提高管道输送效率,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进而降低管输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