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30日正式进驻湖南以来,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督察已进入第三阶段。自开通了群众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截至目前,转办3400多件群众来电来信。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督察人员究竟如何工作?怎么断案?督察“回头看”起到了什么作用?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工作方式接地气
根据群众举报,11月18日,督察组一小组负责人来到位于长沙县的一个养殖专业户家。该户前院住人,后院养猪,大概养了三四十头,院子旁边就是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大粪坑,恶臭难闻,令人作呕。督察组人员似乎对恶劣的现场环境有了抵抗力,不但没有退缩,还绕着粪坑来回拍摄取证,并且用手扒开杂草仔细查看,判断污水流向。
现场检查完毕,这位负责人走到了前院的农户家,跟养猪的大爷拉起了家常,询问家庭收入、生活条件、地方干部有没有上门了解养猪污染、地方干部态度好不好等问题。
“像这样养几十头猪的专业户在农村有很多,全省差不多有几万户。”下沉小组负责人向记者解释,“这些专业养殖户污染确实很严重,有些甚至还影响到邻里和睦,但这些养殖户挣得都是辛苦钱,对这类环境污染问题,我们把握的尺度主要是以劝导为主,即使动用法律强制手段,也必须有严谨的程序和合理的善后预案。”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出发点之一,就是通过督察让地方党委政府重视生态环境问题,积极作为,发展壮大相关产业,淘汰生产率低的作业方式。“像养殖业,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不是要农民不养猪,而是通过督察要当地政府指导农民更高效地养猪。”下沉小组组长告诉记者,“我们督察的重点是地方党委政府在科学布局养殖区域、引导鼓励规模化养殖等方面是不是在真干事。”
这只是督察组关心群众身边事的缩影。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时刻都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工作方式很接地气。督察组对每一件信访案件都给予了高度关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确实是群众身边的督察。
工作作风严谨务实
坚决杜绝“一刀切”是此次督察“回头看”的高频词。下沉期间,各个小组特别注意收集相关信息。在筛选群众信访投诉件中发现,某市涉嫌在制砖和石材加工方面搞“一刀切”。获取消息后,第一小组赶赴现场核查。
虽然现场有造假嫌疑,到底属不属于“一刀切”?下沉小组组长并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安排组员立即调取该市全部砖瓦厂和石材加工厂的名单以及这些企业一年来的用电记录、地市的整治方案等资料,经过详细逐一分析后,全体组员一致认为不属于“一刀切”。
带队小组长向记者解释,“一刀切”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中央明文禁止督察检查前搞“一刀切”,办案子一定要严谨,企业虽然“临时点火”,有干扰调查的嫌疑,但还不至于影响到调查结论;判断“一刀切”,要从关停的时间节点是否统一和巧合、是否是全部的同类型企业都一样处理、关停的理由是否充分等几个方面考虑。
工作严谨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一贯的工作作风。“所有的案例都是基于客观事实,督察人员在办案中也都不允许带有个人情绪。”下沉小组负责人表示。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入脑入心
当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渐成共识。然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仍只存在于某些地方官员的口中,并没有进入他们心里,更没有成为他们为官一方的行动标尺。“为什么在2014年你们仍然在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审批了探矿权?”某地一位副市长在接受问询时坦陈:“我们思想的真正转变也就是最近两年,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让我们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要动真格。”
提高政治站位,生态文明动真格,对地方的触动表现在多个地市。当秦岭违建别墅问题被中办通报、多名官员下马之后,湖南某市因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违建拆除及时而庆幸。该市一名官员说,他们也曾心存侥幸,也曾想观望,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给他们敲了警钟,让他们警醒,最后下定决心用一个月时间将违建全面拆除完毕。“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正在渐渐深入人心,特别是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的心里。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也让很多企业认清形势,心中的账算得越来越清楚。“污染企业就要赶紧转型,再动歪脑筋,只能死路一条。”某市一矿产老板本来想通过调整规划,再把开矿进行下去,现在看到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不是“一阵风”,“毕竟现在这种形势下,没有哪个政府官员再愿意为了企业承担这么大的风险。”
上一篇: 储能技术:双向互动 平衡可靠
下一篇: 南网首个电网侧兆瓦级商用储能电站并网送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