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十三五’规划实施已经过半,就地热能开发利用而言,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11亿平方米这一目标有望达成,而地热发电则相对滞后,但也出现了很多可喜的变化,目前正在朝着既定目标加速发展。”11月27日于上海举行的2018·中国地热国际论坛暨地热资源利用国际工程科技高端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地热能中心指导委员会主任曹耀峰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地热能是指能够经济地被人类所利用的地球内部的热能,具有总量丰富、分布广泛、绿色低碳等特点。2017年1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原国土资源部联合印发《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是我国历史上首次颁布地热开发利用的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11亿平方米,新增地热发电装机容量500兆瓦。
曹耀峰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地热供暖(制冷)项目呈现规模化、大型化趋势。北京城市副中心以浅层地热能为主,将实现供暖制冷面积300万平方米,而雄安新区起步区也在通过“地热+”的供能模式,不断扩大供暖制冷面积。“随着新区建设的全面开展,雄安将打造地热高质量开发利用全球样板,引领地热产业走向科学化、有序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总裁马永生透露,中国石化以“雄县模式”为引领,积极支持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重点围绕“2+26”城市,推动“无烟城”建设,目前地热业务已辐射河北、陕西、山西等13个省区市。其中,雄安新区的雄县、容城两县建成供暖能力近700万平方米,基本实现了雄县、容城城区地热集中供热全覆盖。
“2017年前,我国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仅为27.88兆瓦,而截至目前这一数字已升至53.38兆瓦。”中国工程院院士、西藏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总工程师多吉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埋深在5500米以浅的干热岩型地热能将是未来15~30年中国地热能勘查开发研究的重点领域。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赵宪庚院士介绍,中国工程院长期关注地热工程科技事业的发展,相继于2013年、2016年设立两项重点咨询项目。其中,2016年设立的“中国地热产业规划和布局战略研究”已于今年7月结题。中国工程院计划在其基础上于2019年设立二期项目,针对雄安新区、干热岩资源、农村地区、夏热冬冷等重点领域开展研究。
“目前二期立项工作与相关研究正积极推进,项目组25位院士参与的院士建议正在上报。”曹耀峰告诉记者。
据悉,中国地热国际论坛由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主办,自2014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
下一篇: 原油期货涨跌停板幅度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