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在驶入能源转型快车道,天然气在能源家族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如何谋划好未来天然气的发展,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有必要以史为鉴,更好地探索天然气发展之路。今年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纵观天然气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四十年来天然气产业走过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而综合考虑现阶段国内外能源发展资源基础、技术水平以及产业成熟度等因素,大力发展天然气产业是实现低碳减排发展目标的现实选择。鉴于此,未来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空间将被持续拓宽,还有较长的黄金发展期。
第一阶段(1978年至2000年):天然气平稳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国内天然气产量总体稳定,同时受改革开放大环境影响,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变化之一就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油气产量大包干制度。
1978年我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成为世界产油大国。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勘探资金不足导致勘探工作量出现下降,在此背景下中央做出石油全行业实施1亿吨原油产量包干的重大决策,取得了较好效果。之后此项制度被引入到天然气领域。1987年3月30日,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等四个部门关于在全国实行天然气商品量常数包干办法的文件,决定在全国实行天然气商品量常数包干,超产部分按高价销售,高、平差价收入作为天然气勘探开发专项基金,以补充天然气工业建设资金的不足,走“以气养气”的路子,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效果。1978年至1982年国内油气产量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自包干制度实施后,油气产量自1982年之后出现平稳增长,天然气产量到1990年增至160亿立方米,之后一直保持平稳。进入90年代之后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持续加大,背后的推动力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增长拉动油气需求,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模式做出了重大调整。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持续加大,油气产量稳定增长。1991年国内天然气产量为156亿立方米,到2000年增长至274亿立方米。
变化之二则是对外开放,首先从海洋油气开始。
1978年中央做出重大决策,允许中国海洋石油工业采取多种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国内一时不能生产的先进装备,并可向国外贷款,积极、稳妥地探索利用外国资金与技术。198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及相关法规。莺歌海-琼东南盆地的油气勘探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对外合作,阿科公司经过一年勘探发现了崖城13-l大气田,天然气储量近1000亿立方米。此后,海洋石油总公司经自营勘探及反复研究,认为莺—琼盆地天然气资源量在2万亿立方米以上。这一时期虽是改革开放初期,但就开放对行业发展的影响而言,这一时期反而是最好的。
第二阶段(2001年至2010年):天然气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中国的天然气发展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管网发展较为迅猛,二是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
这一时期中国油气勘探开发经历了“十五”“十一五”两个时期。这一个时期国际油价持续上扬对上游油气勘探开发整体利好。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在这一时期保持了较好效益,天然气产量在2010年突破1000亿立方米。
尽管产量过千亿立方米,但是天然气行业的最显著变化在这一时期当属管道和基础设施建设。2002年7月,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成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2004年8月,西气东输管道全线贯通,对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带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改善管道沿线地区人民生活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等方面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此外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发展思路在这一时期得到深入落实,突出表现在中亚天然气AB线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投入运行。
在加快推进中亚油气管线的同时,西南地区的中缅油气管线2010年开始建设。“十五”时期全国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速达到12.6%,远高于煤炭、石油和可再生能源;同一时期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速14.4%,同样位居各能源之首。进入“十一五”之后天然气消费力度进一步加大, 供需格局出现根本性变革。2007年天然气消费首次超过国内产量,开始依靠进口满足需求,这一年我国也由天然气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1.8%。
第三阶段(2011年至今):天然气全面发展阶段。首先是绿色低碳发展潮流为天然气需求创造了条件。其次是‘页岩气革命’的示范效应为国内非常规天然气发展树立了鲜明的标杆。最后是政府高度重视中游业务发展,政策助力管网、储气库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这一时期天然气的发展出现了难得的机遇。
首先是绿色低碳发展潮流为天然气需求创造了条件。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重大的调整,面临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阵震痛期、前期刺激政策集中消化期等“三期叠加”挑战。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对能源行业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2016年国家出台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年)》,提出了能源消费总量和天然气占比等目标,成为指导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绿色、低碳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经济大环境变化为天然气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具体表现就是大气污染治理及“煤改气”工程快节奏实施。2015年以来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重新驶入快速增长轨道,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具体事件推动。一是防治大气污染力度加大加快了天然气利用步伐。2015年之后我国关于雾霾治理的政策密集出台, 特别是2016年年底第14次中央财经会议将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列为重大民生工程之后,各地按照宜气则气、宜电则电的思路系统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程,天然气消费受此重大节点事件影响快速增长,2017年的天然气消费达到2400亿立方米。
其次是“页岩气革命”的示范效应为国内非常规天然气发展树立了鲜明的标杆。这一时期页岩气在美国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全球页岩气开发进程,中国便是其中之一。中美元首互访期间,页岩气成为两国之间开展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2012年11月,中国石化在位于重庆涪陵的焦页1井钻获高产页岩气流;2013年9月,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准设立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此后长宁威远、云南昭通以及陕西延长页岩气示范区相继建立,2017年涪陵页岩气产能已经超过100亿立方米,是除北美之外的全球最大页岩气田。页岩气发展进入快车道。
最后是政府高度重视中游业务发展,政策助力管网、储气库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天然气进入大发展时代后,基础设施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天然气大发展的瓶颈。以储气库为例,2017年天然气储气能力仅占全部消费量的5%,与国际标准15%之间尚有较大的差距。2017年多地出现气荒,调峰能力不足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此形势下,关于管道建设和发展的规划相继出台,旨在推动管网建设、互联互通以及消除管输垄断。同时出台促进运销分离以及长途管输最高收益率、城市燃气配气最高收益率的限制性规定等政策。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要求,《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出台,提出到2020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达到16.9万公里,到2025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达到24万公里。
未来产业发展展望:天然气发展空间持续拓宽。”
在可再生能源因技术、经济因素制约还未成为主体能源的形势下,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和低碳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天然气,我国当前就处在这样的发展节点。多数机构预测,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与煤电实现平等竞争大约还需要十年。
此外从天然气需求方面看,我国目前人均天然气年消费不足200立方米,与全球平均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差距更大,这一点决定了中国天然气需求空间理论上应该不会小。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能源转型进程加快,金融危机某种程度上是能源转型的催化剂。《巴黎协定》生效之后,各国纷纷制定相应减排目标。中国政府承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
履行减排承诺的重要途径是能源结构的优化,其中发展低碳能源以及非化石能源是实现能源转型的有效手段。
综合考虑现阶段国内外能源发展资源基础、技术水平以及产业成熟度等因素,大力发展天然气是实现低碳减排发展目标的现实选择。鉴于此,未来中国天然气发展空间将被持续拓宽,还有较长的黄金发展期。(罗佐县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博士)
上一篇: 新华网评:新能源汽车如何“断奶”不断电
下一篇: 需求持续乏力,煤价继续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