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改成了“介绍邻座”,企业的问题由所有参会者“问诊把脉开药方”……最近,成都高新区的首个业界共治组织——大数据与网络安全业界共治理事会成立后的第一次私董会新鲜亮相。
不久前,成都高新区发布《关于深化产业培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每年设立5000万元业界共治专项资金,对围绕重点产业设立的业界共治理事会给予每家每年最高1000万元支持等。何为业界共治?这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如何有效汇聚资源,如何瞄准高新区的产业生态圈建设痛点?科技日报记者走访了成都高新区相关部门及业内企业、投资机构、孵化平台等多方机构。
赋能企业治理 减少政企间“认知误差”
“当前,成都高新区正聚焦于推进产业功能区和产业生态圈建设,而构建产业生态圈的核心目的是服务企业发展。”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传统由政府主导的产业生态圈存在3个痛点:政府掌握土地、资金等资源,却难以精准掌握企业动态需求,更难以持续专注于某一领域的产业发展;企业熟悉产业实情与自身痛点,但企业彼此间联络分散,缺少影响政府决策的有效渠道;社会中介资源丰富,但供需对接难、交易成本高,难以形成高质高效的服务产业。
为实现破局,业界共治应运而生。“‘业界’意味着打破传统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让企业成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共’即是政府、市场、社会主体多元参与决策制定;‘治’的目的是建立企业共治理事会,与政府部门共同负责区内的产业规划、政策制定、企业服务、品牌推广和项目论证评估等工作。”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考虑到市场和社会主体多元充分参与的需求,业界共治理事会成员由政府、企业、中介机构等构成,业界代表占比90%以上。”成都高新区科技新经济局企业培育处副处长黄柱说,来自企业的理事成员,既有行业龙头企业,也有中小微企业,这有助于形成业内市场主体全覆盖。
“业界共治的关键是对企业赋能治理,让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由被服务对象转变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成都高新区科技新经济局相关负责人举例说,共治理事会可以牵头制定产业规划、制定产业政策、对重大项目招引等给出专业评价报告,还可以按私董会等形式为企业提供资源导入、资本链接等专业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主要负责审定后实施规划、兑现政策、对报告里的项目进行沟通洽谈参考,并及时对合适的服务给予政策支持。”成都高新区科技新经济局知识产权处程玮说,如已成立的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业界共治理事会,就可根据需要开展规划编制、企业服务、项目促进、生态营造等以支持企业集群发展,这些活动资金都可囊括在成都高新区设立的每年最高1000万元支持资金中。
信息高速流转 “家门口”就能找到合作伙伴
那么,企业在业界共治模式中将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信安全”)是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业界共治理事会的常务理事单位之一。企业政府事务总监夏延认为,通过业界共治,在参与相关规划编制、产业政策讨论的过程中,企业能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使产业政策更加精准地服务企业,让规划编制能更深入地对产业前景做出指导、安排。
“毕竟,不同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需求不同,急需哪些政策助力,企业自身最清楚。”他举例说,亚信安全专注的网络安全领域,就存在产品种类分布广而散,各企业侧重于不同的研究方向,均有各自的强项和核心技术的特点。由于各种原因,过去企业间存在彼此并不了解的情况,有时寻找合作伙伴免不了舍近求远。“但通过业界共治的运行机制,行业内的大中小型企业被有效覆盖,理事会汇集管理部门、行业企业、投资机构、专家等,形成了一个多方参与的扁平化体系。”他说,信息流速率加快,政府管理部门精确掌握企业需求,产业培育的“齿轮”就能在政策支持、企业需求以及项目招商等方面“咬合”得更为精准。而企业通过理事会共同发力延长产业链,构建起成都高新区专业化精准化产业生态圈,业内企业就能在“家门口”轻松找到合作伙伴。
同为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业界共治理事会的常务理事单位之一的诺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刘洪睿说,在成都高新区的大数据领域里不乏龙头企业,但中小企业占最大基数,且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渠道不畅通、融资难的问题。“企业要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集群,需要政府引导、市场催化和资本撬动。在资本市场里,龙头企业融资渠道往往比较畅通,但中小企业融资难上许多。”他说,未来企业就计划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业界共治理事会,与该领域的更多中小企业交流互动,从金融角度助力行业中小企业的融资与发展。
放权为核心 企业不再是被动的参与者
2018年底,四川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发布的“双百”榜单中,成都高新区10位企业家和9家企业上榜。当天,2018高科技高成长中国50强暨明日之星榜单发布,成都8家企业上榜“中国50强”榜单,这8家企业全部来自成都高新区。大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为成都带来的是发展的机遇,也加大了高新区企业管理的难度。
“成都高新区内企业众多,单凭政府职能部门不可能做到全覆盖。”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园区仅大数据产业领域的重点企业就超过300家,作为管理部门不可能全方位掌握最新情况。“多方共同完成治理工作,核心思想仍然是一种放权,把原来属于政府的权力下放给企业,让企业参与到政府的政策制定中。”他说。
“业界共治来源于治理概念。”四川省区域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四川大学经济学博士王波认为,治理与管理的区别在于,管理是单一主体进行的直接管理行为,而治理是多元主体依靠互动和连接,共同完成对复杂的事务的一个管理过程。
“共治理事会在实际运营中,与政府部门相互支撑、职能互补,形成一个政府、企业、中介机构等齐抓共管的局面。”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邀约其他社会力量如企业、中介机构参与进来,一起在公共服务的生产供给方面产生作用。如同让产业生态圈里的“植物”们彼此合作、监督,自由有序地生长,让企业成为主动促进产业生态圈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构造者”,而不仅仅是“被动参与者”。
目前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业界共治理事会运行良好,在新政的推动下,这一模式正在更多产业领域逐步推广,以更好地推进成都高新区的产业生态圈构建。
上一篇: 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