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清洁能源浪潮的席卷下,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断创新高。而如今,这股新能源化的触角已延展至航运船舶领域的电动化,动力电池两大巨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先知先觉,已经出手抢占先机。
船舶电动化开始起飞
近日,宁德时代与中国船级社(CCS)武汉规范研究所在福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推动电池系统船舶技术标准的研究和水上应用,加速相关电池产品的认可和检验等方面开展合作。据悉,双方还将共同启动电动船舶安全规范的研究和制修订工作,建立从电池单体、模块、电池管理系统到电池系统的安全规范体系。
宁德时代副董事长黄世霖此前曾在演讲中表示,“蓝天保卫战在短期来看是为货车电动化带来新的机遇,将来国家要推广的船舶电动化、储能产业也开始逐渐起飞。”此次宁德时代与中国船级社达成战略合作,为开辟百亿元电动船舶市场铺平了道路。
虽然比亚迪近期在电动船舶方面没见动静,但是早在2016年就已经有意布局此领域。当年比亚迪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在深圳与桂林市市长会面时曾表示,希望双方能在旅游轮船电动化等方面开展合作。
“比亚迪不甘于只在汽车领域打转。就像做了新的轨道业务——云轨一样,未来比亚迪甚至会涉足船舶、飞机等一切大交通领域。”某位与王传福熟悉的相关知情人士表示。
锂电池适用于我国电动船舶领域
近年来,我国各地推出的短途客运、轮渡及景区游览船舶等电动化趋势明显。另外,随着大功率纯电动版本越来越具备可行性,电动船舶使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电动船是船舶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电动船舶在渡轮、游船、集装箱船、货船、工程船等船舶中应用广泛。”武汉理工大学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博士后张文芬表示。
除了有市场的推动,国家在政策层面也对船舶电动化给予了大力支持。去年9月,国家交通运输部出台指导意见,要求“加快研究纯电动货船,实现电动货船靠泊接用岸电并进行充电”。
在政策的导向下,电动船舶领域还吸引了外资的加入。去年10月,荷兰储能和电池公司Lithium Werks透露,将在浙江嘉兴市建设占地60公顷的锂离子电池工厂,投资总额近1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28亿元)。Lithium Werks是专注于为电动汽车以外的设备提供电池的制造商,该企业还信誓旦旦地表示,未来不久从叉车到船只以及采矿设备,都将使用电能驱动。
“基于安全性和经济性,锂电池适用于我国电动船舶,动力电池及BMS电池管理系统近年来发展迅速,诸多船用电池厂家的动力电池产品通过实验测试,获得了中国船级社认可证书。且充放电倍率达到20C,船舶动力操控性好。”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严新平表示。
去年12月初,全国首条京杭运河千吨级纯电动运输船舶合作协议在江苏常州签署。在该项目中,作为电动货船核心部件的动力系统采用具有高比功率的超级电容和高比能量的动力锂电池相组合进行供电,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国船级社CCS等权威认证。
早在2015年,我国就研制出了自主设计的500吨级纯电动驱动内河航运货船,试水内河航运船舶新能源化。2017年11月,全球首艘2000吨级纯电动散货船在广州龙穴造船基地吊装下水。该船以锂电池+超级电容为动力,整船电池容量约为2400kWh,相当于40辆比亚迪E6“先行者”汽车的电池容量。该船的建成填补了世界同吨位级内河双电驱动散货船的市场空白。
73亿美元的广阔前景
“新能源船舶是船舶业发展的主流方向,纯电动船正是在此背景下所催生的。”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系教授吴家鸣表示,面对航运业节能减排日益加大的压力,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港口已实施严格的船舶排放标准,倒逼船舶制造往清洁化方向转变。
据英国媒体BBC报道,荷兰阿姆斯特丹市政府规定,到2025年所有船只的驱动能源都必须从柴油转为电力。报道以一家改装了6艘游船的船运公司举例称,一艘23米长的游船需要大约66块磷酸铁锂电池。
在远洋商业航运领域,对新能源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挪威邮轮公司Hurtigruten公司首席执行官 Daniel Skjeldam表示“全球航运的动力电气化革命已经开始,航运的未来毫无疑问是无声无息的,我们的目标是创造安静、无排放的船只。”
国际市场研究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发布的《2015—2024全球电动船舶、小型潜艇及自动水下船舶的市场报告》预测由于良好性能、可承担成本、法律禁令等因素,电动船市场正迎来快速增长,到2024年全球电动船舶市场的规模将达到7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53.1亿元),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如今,面对新能源领域的又一片蓝海,作为动力电池龙头企业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已捷足先登,孚能科技、力神电池、国轩高科、捷威动力、鹏辉能源、天劲股份、塔菲尔、微宏动力、远东福斯特……你们还不抓紧了!
作者马云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