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韩系企业是不容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LG化学、三星SDI与SKI作为韩国动力电池“三剑客”,在江湖上的名号响当当,就连宁德时代、松下、比亚迪三巨头也不敢轻视。而目前韩系“三剑客”陆续发布的年报也显示,其业绩也是相当亮眼;同时这三家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野心也愈加膨胀。
LG化学于本月初公布了其2018年年度财报,全年销售额达28.18万亿韩元(约合250亿美元),达到公司创始以来的历史新高。其中电池事业部的销售额为6.52万亿韩元(约合58亿美元)。LG化学表示,公司目前与大众、戴姆勒、福特、现代等全球知名的汽车品牌均签署了电池供应合同,拥有近70万亿韩元(约合620亿美元)的订单总额,动力电池业务成为引领公司成长的全新引擎。
此前,三星SDI与SKI已公布了其2018年的年度财报数据。三星SDI 2018年的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分别为9.16万亿韩元(约合81亿美元)和7150亿韩元(约合6.3亿美元),同比上涨44.3%和511.6%;其中动力电池事业部门的销售额达1.88万亿韩元(约合16.7亿美元),同比增长42.6%。而SKI则表示,从2018年财报起将动力电池部门的财务状况独立公示,SKI公示2018年动力电池部门的销售额为3482亿韩元(约合3亿美元),同比上涨139%。
根据SDI与SKI的财报显示,两家电池事业部门欲在2019年-2020年实现盈利,而韩国券商则预计,三大动力电池企业的动力电池部门将在2019年年内全部实现当季盈利,而2020年将进入全年盈利。
1550亿美元全球电池订单
LG化学、三星SDI和SKI三家企业电池业务的增长得益于全球电池市场的爆发。韩国工业部部长表示,“锂离子电池市场是一个具有高增长前景的新业务,它的表现将超过半导体。”事实上,全球电池市场在过去几年中每年增长达40%至50%,越来越多的参与者扩大了对技术开发和生产设施的投资。
根据业内人士和券商的预测,这三家韩国公司2018年总共赢得了全球客户约110万亿韩元(约合976亿美元)的电动汽车电池订单。而加上前一年手头的订单,这三家公司的订单积压预计将达到175万亿韩元(约合1550亿美元)。
电池中国网了解到,电动汽车电池需求增加,加之LG化学等厂商赢得大量的订单,动力电池也已成为韩国重要的出口商品,其已同半导体、汽车、钢铁等一道,成为了韩国十大出口商品之一,部分人士更是预计其有可能成为韩国第二大出口商品。
9000万美元联手研发新型电池
为进一步保持和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去年11月LG化学、三星SDI和SKI签署谅解备忘录,将设立一个规模1000亿韩元(约合9000万美元)的基金,来打造下一代电池产业生态系统。根据协议,三家将共同投资于项目研发,即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和锂硫电池的研发,同时支持下一代电池材料、工艺和设备的开发,并加速核心技术的早期商业化。
“蓄电池是代表性的新兴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超越存储半导体。它是新能源行业的游戏规则改变者,包括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韩国工业部部长在参加三家公司的签约仪式时表示,“此次合作意义重大,因为这三家蓄电池厂商将共同开发技术,应对国外公司的专利攻击,并共同构建下一代产业生态系统。”
90亿美元投资觊觎中国市场
而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全面退坡时间的临近,这三家企业也加快了在中国的产业布局及产能扩张。电池中国网注意到,这三家动力电池巨头在年报中的盈利计划,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中国市场。据韩国证券界的统计,这三家电池企业在2019年计划投资规模将超过10万亿韩元(约合90亿美元),其中有超过40%是针对中国市场。
韩系电池企业对中国市场的觊觎由来已久,早在2014年SKI在中国合资建设的电池工厂就已经投产,而LG化学南京工厂、三星SDI西安电池基地也已于2015年建成投产。在投资额方面,仅在2018年,LG化学、三星SDI和SKI三家电池企业在中国投资就已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约合45亿美元),并把各自企业最大的电池生产基地放在中国。
对韩国企业在中国的布局,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表示,“2020年政策开放以后,竞争还会进一步加剧,因为未来日韩的企业包括三星、LG、SK、松下等在我国都有非常大的产能布局。目前都在快速建设产能,只是现在受我国政策的影响,我们国家更多地扶持和支持国内企业。”
据了解,三星SDI、LG化学和SKI三大行业龙头,已经在中国布局了到2020年后不下50GWh的产能,且根据市场反应随时可能继续扩张。某业内人士指出,“只等明后两年,贴在中国本土电池企业身上的补贴保护符的法力逐渐减弱并最终消失之后,祭出价格战的大杀器,完成行业清洗,实现整个产业的大洗牌。”
正如行业分析人士所说,在中国占据全球新能源汽车近一半市场的大环境下,韩系动力电池企业对于2020年中国新能源补贴退坡格外期待,而2019年韩系动力电池企业在华展开收购、并购、建厂等动作也将更加频繁,国内电池企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市场竞争将越发白热化。中国企业当提前做好准备,采取应对之策!
作者马云腾
上一篇: BNEF全球储能政策总览 | 案例研究篇
下一篇: 2019年全球储能市场十大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