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包含香港、澳门两大特别行政区和珠三角九市的发展规划中,前后共提及“能源”十九次。
作为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从所有与“能源”有关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安全、清洁、低碳和智慧将是未来一大段时间内的主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发布的规划中,涉及总体城市发展和规划每一个部分都有提到能源的作用,甚至提及,将在大湾区“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
“实际上,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大湾区在能源结构变革的过程中,完全可以起到‘先锋’作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的林伯强教授告诉记者。
保障能源安全
作为国内经济发达的省区,大湾区在引领能源转型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沿海的区位给了这里更加多元化的能源选择,核电、进口能源等能够保证能源供给结构;另一方面,较强的能源支付能力,也让大湾区的能源转型减少了很多阻碍。
在规划中,调整能源结构、加强能源保障的安全和稳定,成为一个独立的主题。
规划强调,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大力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结构和布局,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加快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有序开发风能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同时,强调强化能源储运体系。加强周边区域向大湾区以及大湾区城市间送电通道等主干电网建设,完善城镇输配电网络,提高电网输电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加快推进珠三角大型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统筹推进新建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和扩大已建LNG接收站储转能力,依托国家骨干天然气管线布局建设配套支线,扩大油气管道覆盖面,提高油气储备和供应能力。
推进广州、珠海等国家煤炭储备基地建设,建成煤炭接收与中转储备梯级系统。研究完善广东对香港、澳门输电网络、供气管道,确保香港、澳门能源供应安全和稳定。
在能源保障方面,广东省目前已经处于全国前列。据记者了解,包括粤东、大鹏、珠海在内,大湾区周边现在已有三个已经建成的LNG接收站,年接受能力超过1000万吨。
陆上管道方面,西气东输三线接入广东,西气东输二线与广东省管网的互联互通工作也已经完成。同时,在建的深圳LNG接收站,和毗邻广西自治区的北海LNG接收站,可以为大湾区提供更加稳妥的LNG保障。
绿色经济模式
较强的能源支付能力带来的主要影响,就是大湾区对于“低碳、环保”的能源具有更高的支付意愿。
在规划中,明确表明大湾区要摸索出“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挖掘温室气体减排潜力,采取积极措施,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加强低碳发展及节能环保技术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加快低碳技术研发。推动大湾区开展绿色低碳发展评价,力争碳排放早日达峰,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采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动生产企业切实落实废弃产品回收责任。
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态,加快节能环保与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的融合。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推动居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加强城市绿道、森林湿地步道等公共慢行系统建设,鼓励低碳出行。推广碳普惠制试点经验,推动粤港澳碳标签互认机制研究与应用示范。
“以清洁能源为主,探索出创新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将会是大湾区在下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方向,”林伯强告诉记者。“环保在现在属于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在保证充足供应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退出火电,向清洁能源靠拢。”
此外,规划要求大湾区应集中集约发展临海石化、能源等产业。据了解,目前在大湾区范围内相对化工产业较多的城市是惠州,拥有200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以及数个大型的乙烯生产线。
强调绿色和低碳,将会促进这一地区的化工向更集约、更清洁的方向转型,不仅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更会提升这一地区的化工产业竞争力。(记者 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