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汽车产业的强大产业联动效应和高新技术吸附性,它一直被许多国家看作是发展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产业通常被看作是国家制造业整体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象征,甚至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体现。而汽车行业的人才培养也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鹿新弟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为了汽车人才得以更好的发展,他建议,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制定和调整《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鹿新弟表示,现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的《2017年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共有81项,涉及到实体经济、制造业方面的职业资格目录只有35项左右,而涉及到汽车产业的只有1项,没有覆盖到国家重点产业的汽车产业,影响汽车产业职工的发展通道、晋升通道,不利于职工安心工作,影响社会稳定。
“加快制造强国的建设过程中,不能忽视产业工人的作用。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一支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仅需要一大批创新研发人才,还需要一大批掌握绝技绝活、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一支高水平的技能工人队伍。”鹿新弟进一步表示。
另外,鹿新弟还谈道:“现在世界各国的竞争已不全是从原有靠工厂制造、靠人口红利、靠资源的国家竞争了,而是转移到更多依靠科技为基础新兴产业的竞争上了。战略新兴产业,谁走在前头,谁就抓住了竞争牛鼻子。”
对于当下火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鹿新弟认为:“新能源汽车就属于战略新兴产业,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战略新兴产业实现产值将会比传统产业产值更有成长空间和竞争力。现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和互联网+方向努力,乘用车‘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是大势所趋,是中国实体经济和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商用车现在也逐步向‘新四化’方向加速推进。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会衍生出来许多新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里没有的工种。那么,从事这些工作的职工发展通道、晋升通道也会受阻。”
基于上述背景,鹿新弟认为,国家、省、市人社部门可以综合考虑全国各地区的产业发展情况,统筹规划和因地制宜制定《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不能搞一刀切;适当增加实体经济产业,特别是从事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产业或高精尖等产业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打造制造强国,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
“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增减权限下放到各省市自治区,他们可以根据当地的产业结构特点自主评定,当地政府负责监督考核;政府下放权力,允许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自主选择或增减职业资格目录,当地政府负责监督考核。”(记者 张硕 童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