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些文章说 ,中国能源效率下降引起关注。看2018年的统计数据,电力增长8.5%,而GDP增长6.6%,电力弹性系数是1.29。也就是说电力每增长百分之1.29,GDP才增长百分之一。其中第二产业电力消费增长7%,而产值增长5.8%,电力弹性系数是1.20。也就是说电力每增长1.20%,第二产业产值才增长1%。
从这些数据看,能效的确是降低了,这有悖于中国近几年来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改善。但是,40年来,甚至可以追溯到更远,如果以10年为一个周期,我国的电力弹性系数一直稳定保持在0.8%左右,偏差很小。也就是说,电力每增长0.8%,就能创造出GDP增长1%。这体现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这是符合一般发展规律的。
个别年份电力弹性系数会高达1.5甚至更高,而低的年份甚至只有0.35。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的变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缓慢过程,不可能在一年中有如此大的大起大落,往往是受当时舆论气候的影响,统计数据出了问题。如果以每10年为一个周期来计算,这些非正常的波动就被熨平(纠正过来),基本上保持在弹性系数0.8,这比较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统计机构、研究机构、学者,如果有兴趣可以把40年来的电力弹性系数列出来分析一下,过去我们做过这项工作。
再看2018年的行业能耗情况。
几个能耗大行业,一是发电行业。现在每年的单位电量能耗都在下降。现在我国煤电的能耗已经下降到每千瓦时308克标准煤,在世界上处于先进的地位。在这个领域看不出能源效率出现恶化。钢铁行业2018年产量和能耗之比是1.23,也就是说产量增长1.23,能耗只增加1,能效是提高的。20年来原材料、能源、人工费用都在上涨,而钢材价格反倒在下降,反映了钢铁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能耗下降。其他能源消耗大户:石化、建材等情况也基本如此,所以2018年能源效率下降一说难以解释。
那么为什么2018年电力弹性系数会是1.29,二产电力弹性系数会是1.2呢?我认为这和唱衰中国经济下滑的舆论有关。国外内外有些经济学者甚至怀疑2018年中国GDP增长6.6%有水份,有的分析认为GDP增长只有四点几。如果是这样,那很难解释电力增长8.5%,二产电力增长7%,只能用中国能源效率下降来圆其说。我们的统计也受中国经济快速下滑舆论的影响,吸取以往的一些教训,对下面上报的统计报表宁可多压水分,避免有浮夸之嫌。这些都会微妙地影响到中国的统计数据,统计数据还应该拿电力、交通等实物生产数据来佐证。(文 | 张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