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作为近年来政府力推的政策,今年两会期间,从政府工作报告到部委记者会,再到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都是重点提及和讨论的议题。
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1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扎实做好税收立法评估和可行性研究,提高税收立法质量和效率,尽快提出将增值税法、消费税法、关税法等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时间安排,按时提交审议。
降低企业负担可以说是近年决策层致力的方向,统计显示,通过营改增等税制改革,2012年到2017年累计减轻市场主体负担超过3万亿元,2018年的减税规模则达到1.4万亿元左右。
此前有观点认为,一轮轮减税降费主要是大中型企业受益,受到税收征管技术加强等因素影响,小微企业受惠有限。不过,随着减税政策逐渐向小微企业倾斜,如今年初《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发布,后者也会明显受益。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两会期间称,2018年长城汽车营收近千亿元,利税超百亿元,通过普惠性减税、结构性减税和降低涉企收费,极大减轻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一家2018年应纳税所得额118万元的安徽铜陵企业也感慨,税收优惠标准提高的新政策实施后,企业只需缴纳企业所得税6.8万元,享受减税16.8万元。
增值税是我国的第一大税种,2018年税收收入137967亿元,其中增值税61529亿元,同比增长9.1%,占比近半。经过测算,增值税16%税率降至13%将减税6300多亿元,10%税率降至9%减税1700多亿元,因此这一轮增值税税率下调减税总计约8000亿元。
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谈及今年减税降费特点时称,减税降费导向精准,力减制造业、小微企业、工薪阶层的负担,而且减税降费规模空前,甚至可以说罕见。
当前减税降费所瞄准的主要是企业,通过结构性减税降费,使得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的生产经营成本得以下降,进而改善供给结构和供给质量。以增值税减税为例,理论上可以让多方受益。企业首先会受益,然后税负下降传递到最终消费品环节会带来价格下降,消费者也将受益。
可以说,减税降费直击当前市场主体的痛点和难点,是既公平又有效率的政策,因此需要尽快落地,以孚众望。以去年10月实施的新个税制度为例,至今年1月份的四个月内,个税共减税近2000亿元,既增加了居民收入,也对国内消费起到了一定的提振作用。今年春节期间,电影票房、旅游消费均呈现增长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减税降费相继落实到位,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这也将给各级财政带来较大压力。此时,为支持企业减负,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今年中央财政要开源节流,增加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地方政府也要主动挖潜,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多渠道盘活各类资金和资产。
此外,对于不合理的“税收洼地”和不适宜的财政补贴政策,也应适时退出。去年,霍尔果斯税收优惠政策被清理,新能源汽车和光伏行业的补贴新政遭到调整,未来还要持续防范税源流失和维护公平公正的税收制度环境。
下一篇: 补贴拖欠问题不解决 光伏市场或将继续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