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6日,随着VR、AR及3D打印等高端技术的全面投入使用,由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一厂创建的张伊鲜智能工作室以全新面孔投入运行。这是中国石油建成的第一个智能化工作室。
长庆油田生产区域分散在陕、甘、宁、内蒙古、晋五省区,目前有油气水井超过10万口、井站数千座、输油气管道10万多公里。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油田年油气当量从2000多万吨增至5000多万吨,用工人数却一直保持不变。
“管理靠走、操作靠手”的传统管理方式,如今已满足不了“高效率、低成本、少用工”的发展需求。从2010年开始,长庆油田积极借鉴国内外现代化管理技术,全面推进数字化技术应用,先后建成中国石油首个数字化采油厂、首个数字化采气厂、首座数字化集气站和增压站,让数字化技术替代员工看井、录入数据及实施事故和隐患预警等。目前,长庆油田油井数字化覆盖率达100%,气井数字化覆盖率达98%,建成近千个无人值守站,不但节约了大量用工,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数字化服务通过地面向地下延伸。长庆油田已整合集成钻井、录井、测井、试油气、分析化验、油气生产等十九类基础数据计2亿多条。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赵继勇说:“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直接观察地面情况,就连上千公里外、数千米深的地下油气藏构造,我们也能在办公室里看得一清二楚。”
近两年,随着油气田建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长庆油田率先引进使用了无人机巡井、巡线及机器人巡站技术。
智能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有高素质的队伍作为保障。2018年,负责镇原油田开发的采油十一厂,通过广泛应用声、光、电、动漫、互联网+、E网络等高端技术,并以技术能手张伊鲜的名义,建成了现代化的张伊鲜智能工作室。
在这个工作室,只要用手机下载其APP,就可以随时随地参加相关岗位的业务学习,可以随时跟企业及大专院校的技术专家探讨交流;只要用手机扫一下某张照片,就可以立即转换视频,进行一堂生动的视频教学;利用培训室的特殊设施,可以在一个虚幻的空间里,就地“走进”井场、井站巡井巡站,检查设备,并对“现场”设备顺手进行拆解、组装,了解其原理。需要时,还可以对零部件进行加工。
智能化工作室立体化、体验式、辐射式、娱乐性的培训模式,实现了员工培训从一个教室向N个培训现场、从一名专家向一个团队、从理性灌输到身临其境、从枯燥无味到寓教于乐的转变。
甘肃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现场调研后感慨地说:“长庆油田采油十一厂智能化工作室的创建和应用,就好比企业培训工作的中央大厨房。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是对我国企业员工传统培训方式的一次革命。”(杨文礼 杨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