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搜索

农业经济运行平稳预期向好

时间:2021-04-08 21:03:31 作者:本站整理 来源:网络

中经农业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2018年各季度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分别为101.0、100.1、100.3和100.5,全年运行平稳。2018年各季度中经农业经济预警指数分别为90.0、90.0、90.0和86.7,持续在“绿灯区”运行。从2018年全年来看,重要农产品供给质量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绿色化发展成效显著;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为农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农村产业融合纵深发展,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从未来预期看,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逐步实施,农业发展方式不断转变,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融合进一步深入,农民收入有望保持平稳增长,未来农业景气有望温和回升。

中经农业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2018年各季度,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以下简称农经景气指数)分别为101.0、100.1、100.3和100.5,全年运行平稳。从近3年的运行趋势看,各季度农经景气指数均在100.0-101.0区间内温和波动,农经景气指数整体运行平稳。2018年各季度中经农业经济预警指数(以下简称农经预警指数)分别为90.0、90.0、90.0和86.7,持续在“绿灯区”运行。

农经指数平稳运行

从构成农经景气指数的6项指标来看,2018年各季度农业生产增速稳定在3.2%-3.5%之间,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受部分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务农收入增速在5.9%-6.6%之间波动;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农产品出口增速年内略有放缓,但仍高于近年平均增速;2018年全年财政农林水支出总量迈上2万亿元新台阶,农业投资增速在前期基数较高情况下保持快速增长;农业劳动生产率稳步提升,增速持续快于农业生产增速。

进一步剔除随机因素后,各季度农经景气指数(农业经济景气指数走势图中的蓝色曲线)分别为100.3、100.2、100.5和100.5,与保留随机因素的农经景气指数走势基本一致。与2016年之前相比,二者之差明显收窄,且多个季度保留随机因素的农经景气指数高于剔除随机因素的农经景气指数,表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我国农业经济起到了提振作用。

在构成农经预警指数的10项指标中,多数指标连续在“绿灯区”运行。在全社会有效投资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从过去年均增长超过20%下降至2018年的12.3%,农业投资预警灯号也从2016年一季度的“绿灯”逐渐降至“蓝灯”;2017年前三季度,受猪、禽蛋、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影响,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灯号由“绿灯”降至“蓝灯”,2018年农产品价格整体稳定,预警灯号回升至“绿灯”运行;从2016年四季度开始,生猪价格进入下行通道,导致猪料比指标灯号从2016年初的“红灯”逐渐回落至2018年的“绿灯”。

农业生产稳中有进

2018年,新增高标准农田8200万亩,高标准农田累计建设超过6.4亿亩,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量增产100公斤左右;已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9.3亿亩。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夯实农业生产能力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同时,通过优化结构,大力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从品种、品质、区域各方面优化产品种植结构,农业供给体系效率进一步提升。具体而言,稳定水稻、小麦等基本口粮的种植面积,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同时增加大豆、油料、蔬菜等作物面积;增加优质专用小麦、“双低”油菜、高油高蛋白大豆、优质稻谷等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增加高效供给。

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持续提高。在政策和市场带动下,全国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自动化农机装配在适宜地区得到推广,装备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7%,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水稻、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2018年,农机总动力达到10亿千瓦,同比增长超过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作物良种联合攻关深入推进。针对我国种业高产品种多、优质专用品种少,粮食作物品种多、经济作物特色品种少,高肥耗水品种多、节肥节水节药品种少的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现代种业科技,积极培育一批符合绿色兴农、质量兴农、效益优先的新品种。自2014年起逐步开展的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四大作物良种联合攻关。2018年,在四大作物的基础上,我国加快推进马铃薯、油菜、花生等多种特色作物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特色作物种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互联网+农业”加快实施。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领域蓬勃发展,耕地、草原、渔业等资源“数字底图”和农村资源资产权属“数据库”初步形成,“天地空”一体化农业遥感应用体系逐步完善,农业智慧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2018年,辽宁、江苏、江西、河南、四川等5个省完成了全省范围内益农信息社建设,实现了站点全覆盖、服务无盲区、运营可持续。截至2018年底,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1.37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2305亿元,同比增长33.8%,占比达18.5%,比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

农业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2018年,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为人均32659.8元(可比价),同比增长5.9%,增速比上年略降0.4个百分点,但仍比农业生产增速高2.4个百分点。

绿色兴农成效显著

2018年,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形成了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农用化肥施用量连续三年负增长。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0%。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58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0.25亿亩,比上年增加了180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48。高标准农田占全部耕地面积的比重约为32%,相比中低产田,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节水24.3%,节电30.8%,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分别减少13.8%和19.1%,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推进。各地积极探索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田园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模式,加大耕地轮作轮休制度试点力度。2018年全年造林超过1亿亩,目前我国人工林面积居全球第一,退耕还林还草1238.7万亩,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3000万亩。

政策保障逐步完善

2018年,各级财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全年财政农林水支出超过2万亿元,同比增长9.9%,一些支农重点支出明显增长。

2019年,在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的情况下,全国年初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农林水支出约2.2万亿元,同比增长7%。支农支出的稳定增长带动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了农业供给质量,助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在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进一步完善。截至2018年10月底,33家省级(含计划单列市)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已基本完成组建工作,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

通过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初步形成了财政优先保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2018年,我国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12.3%,增速比上年高3.2个百分点,且连续多年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第一产业投资占比持续提高,2018年达3.5%,比上年高0.2个百分点。

农民增收渠道拓宽

自2014年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来,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融合的快速推进,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了农业供给质量,催生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为农民创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为农民就业增收开拓了新渠道,显著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农产品精深加工快速发展。2018年,农副食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7263.1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利润总额2069.3亿元,同比增长7.4%,产业效益稳步提升。“农业+”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2018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同比增长29%,接待游客人次达30亿,同比增长36%。新型经营主体总量达到850万家,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超过40%,适度规模经营格局初步形成。乡村产业集群大量涌现。2018年,全国已建成各类乡村产业园1万多个,8.7万家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1242家)通过建设小产业集群,带动1亿多小农户就业增收。

三农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18年,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数超过780万人,同比增长11.4%。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已达到1500万人,占农村实用人才的75%。全国农业科研人才队伍总体规模达62.7万人。农民就业增收效果显著。

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617元,实际增长6.6%,比城镇居民增速高1.0个百分点。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2127元,同比增长10.7%,增速比上年高2.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食品烟酒消费支出比重为30.1%,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进一步降低。脱贫攻坚有力推进。截至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1600万人,比上年减少138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3.1%下降至1.7%。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037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3%。

农业景气有望回升

从2018年全年来看,农业景气平稳运行,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粮食连续多年丰收,农业生产基本平稳,农业生产结构优化,重要农产品供给质量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化稳步推进;农业绿色化发展成效显著;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为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农村产业融合纵深发展,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

从未来预期看,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望在更高水平上保持稳定,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国家持续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力度,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技术装备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劳动生产率有望进一步增长。

通过深化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农产品价格有望保持平稳运行;通过深入实施节水行动、解决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实现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的绿色生产方式,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将进一步增强;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将进一步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带动农民增收,农业提质增效。综合来看,2019年农业景气有望稳中有升。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上一篇: 伍德赛德一季度LNG产量上涨11%

下一篇: 核能:不仅能发电还能让白酒更醇香

相关文章

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
2021年03月26日关于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的最新消息:中国上海,(2021年3月24日)当两会热词"碳达峰"与"碳中和"加速出圈后,自2013年就进入中国碳市场的ICIS中国市场开发总监徐蓉表示,"30·60"目标将进一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
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2021-04-093
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
2021年03月24日关于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的最新消息:导读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亚洲开发商在储能系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远远超过美国和欧洲的竞争对手。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专利申请数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
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2021-04-092
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作为电动车行业最大规模性的行业展会,时隔一年,天津展再度回归。懂行的经销商们早已安排好行程,准备在天津展一窥“后疫情时代”的行业动向。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2021-04-092
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
2021年03月26日关于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的最新消息:热电联产是一种有效的能源利用方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政策推动下,各地区热电联产不断发展。2019年华北地区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首次超过东北地区,主要是山西省太原市加大清洁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
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2021-04-093
四段颠覆性新品“亮剑” 赢合科技再引锂电设备新趋势
全球电池行业规模最大的展览会——“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1)”在深圳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全球1300余家电池、设备、材料及相关配套企业参展,集中展示近三年来全球范围内电池行业所取得的优异成果。四段颠覆性新品“亮剑” 赢合科技再引锂电设备新趋势
四段颠覆性新品“亮剑” 赢合科技再引锂电设备新趋势2021-04-092
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
2021年03月26日关于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的最新消息:近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能源监管办联合印发《2021年浙江省电力直接交易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我省今年电力市场化交易正式拉开序幕。《工作方案》显示,2021年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
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2021-04-09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