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成为了中国储能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中国的储能产业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一份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的累计规模达到31.3GW;其中电化学储能项目累计规模是2017年的2.8倍,新增项目规模同比增长464.4%。“2018年,储能的春天正在到来;2019年,储能的春天已经到来!”在5月18日举行的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的现场,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满怀期许地表示道。
储能行业正蓄势待发
正如陈海生所言,对于储能行业而言,2019年将是令人期待与振奋的一年。经过几年时间的积累,多个技术有望在2019年得到突破,这些技术包括固态电解质技术带动的锂电全面升级、各类钠系电池技术,液流电池技术以及储氢技术等。在应用环节,储能也将迎来真正的开花结果,在配合电力、光伏和电动汽车领域,储能将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政策方面,经过前期的摸索,有望在今年出台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
号角已经吹响,储能行业的发展正蓄势待发。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9》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电化学储能的累计投运规模将达到1.92GW,年增速89%,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即2020年,将延续超过70%的年增长速度,到2021年,储能的应用将在全领域铺开,规模化生产趋势明显,推动储能系统成本的理性下降。
当然,对于当前储能的发展趋势,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还是比较理性看待的。他认为,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将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长期的积累期;第二阶段,行业的快速发展期;第三阶段,行业发展的泡沫期;第四阶段,行业的稳定发展期。在陈海生看来,当前的储能行业大致是处于长期积累期的末端,快速发展期的前期。
理顺储能的价格机制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将伴随着大量的问题,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尽管储能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前景,但在当下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面对。在陈海生看来,储能是一个“前途光明,道路曲折”的行业,在即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阶段,仍然需要警惕“春暖乍寒”。在他看来,要想平稳顺利的过渡到行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储能行业还需要在几个方面进行支持。
第一,合理的价格机制。当前储能行业的盈利模式比较单一,大部分储能企业仍然利用电价的峰谷价差挣取利润。相比于欧美国家成熟的储能调频市场,目前国内的储能行业仍未有一个稳定的价格机制,至于黑启动、可再生能源接入等方面的服务更是没有得到合理的价格体现。用陈海生的话说,“相当于打了四五份工,只给一份工资”,这或许是对当下储能行业一个最为贴切的比喻了。要想储能行业快速稳定的发展,理顺价格机制势在必行。
第二,多做示范项目。应该从国家层面,出台措施,鼓励示范项目的实行。通过推动示范项目建设来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促进技术创新,不断摸索出成熟的商业模式,形成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快速迭代的态势,因而,鼓励建设储能示范项目仍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与措施。
第三,提高性能,降低成本。据悉,目前大家公认1500元/KWh的价格是储能价格的一个拐点,当价格低于这个标准的时候,储能企业就可以实现自身发展,从而推动整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因而,下一阶段仍然要努力实现技术的突破,从而降低成本。谈及对未来储能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期,“未来储能行业将是多种技术并存,并逐步聚焦的过程,最终可能会有3-5种的技术成为主流”陈海生预测道。
上一篇: 京津冀应构建有特色的能源战略
下一篇: 破煤炭转型困局 妥善安置职工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