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浙江模拟试运行的官宣,中国本轮电改的另一样板终于公诸于世。现在已面世无论是广东的一加n的规则还是浙江的n章的规则,都是经过无数的讨论和修改而成,背后凝聚了市场各方各面的心血。
市场的建立是需要基础或框架的,就像电网运行基于主干特高压/超高压网,要有基本的电压和频率要求,这个系统是需要规划和设计的,设计得不好日后就会有安全隐患。电力市场建设也是同一个道理,一个可靠而高效的市场架构是市场能否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什么样的市场才是可靠和高效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笔者抛砖引玉:
坚持维护保障电网安全
放眼全球,电力安全生产与运行是基石,这也是所有业内人士的共识。与电力市场的目标也是一致的,电力市场就是要通过经济的手段来激励更加高效的电力生产和安全运行。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目前的设计中,核心围绕着现货的市场与调度运行讨论很多,大方向都没错,但另一个也属于可靠性范畴的内容容易被忽视,那就是供给侧安全,更通俗地讲叫发电充裕度。如何通过竞争市场来激励供给侧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理地投资建电厂。
笔者认为最理想和有效的市场运作方式是市场运营与系统调度合二为一,但这不意味着其他方式就不可行。就中国目前而言,由调度中心主导交易中心辅助的现货市场运营已经基本确定,在此前提下,如何分工,尤其如何协作将是个挑战。
符合经济学基本原理
“中国特色”、“地方特色”也是电改中被提出很多次的词汇。世界上本就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个电力市场,没有可以完全照搬的经验,但是,既然是市场,那就要有市场的基本要素,要符合市场的基本原理,不可因为重视了定语而忽视了主语。精通中国经济问题的经济学家学者们在电力市场建设中几乎没有声音,或者也没有从专业的角度分析过问题,这是电改至今一个比较遗憾的地方。个人经验,有如教课书般的标准化市场设计和监管改革一般来说是个比较可靠的改革途径,偏离标准化的市场或改革未来比较容易出问题。
信息的公开透明
市场成员的技术及信心的培育是市场成功的关键,这个关键是以信息的公开透明为前提的。我国电力运行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不是一日之功,信息的披露也会面临挑战,什么数据可以公开,以何种方式、何种频率,发布主体等等问题需要解答,市场既然已经开始,这部分工作必须要抓紧跟上,否则对市场成员将是不利的,对市场成员信心的打击最终会传导到市场。
潜在的市场力问题
这个问题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就浙江而言,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也是设计之初选择政府授权合约的目的之一。没有足够的供给侧竞争,没有需求侧的价格响应,没有对具有市场力能力的成员进行控制就没有运作良好的市场。价格帽、三寡头测试等都是事前监管经典的处理。但有时处理这个问题可能比这个问题本身更糟糕,如果过分控制市场力,将价格一直压低在竞争性价格以下,将使价格不能反映真实的供需紧张,这种短期的控制也会导致对发电长期投资的打击。
输配电网的配合与激励
透明地开展现货市场应该同时与电网使用能力的分配相结合。合理的输配电价体系是很重要的一环,很多时候被忽视。尽管看上去这仅是监管部门的一部分工作,但这个受监管的环节却是放开竞争市场的物理平台。换句话说,电改红利是同时依赖于竞争性的电力市场和非竞争性的电网监管。如何在市场环境下激励电网投资也是当今很多国家目前的挑战性问题。
需求侧响应
这不是个新生名词,作为需求侧的“发电”或可调度的负荷,目前被世界很多地区应用但有些不得其法,效率很低。应该尽量在市场设计时优先考虑如何改进和提高需求侧响应。
中立或独立的监管机构和风险控制
这个机构不仅要有对所有市场信息的获取权力,更要有相关的专业人员作出分析和判断,监督和管理机构成功电力市场的不可小视的组成部分。
规则体系的容错和可适应性
各试点省区都已纷纷进入模拟试运行,甚至广东已开始试结算,各种事先未曾预料到的问题和困难会接踵而来,无论技术支持系统还是规则本身都会面临考验。政府的信心和决心将是改革的定心丸,电改是一个持续不断改进的过程,改革基础上的不断改革将会有收益和代价。没有一个市场改革能够一开始就是完美的,希望决策者们能够放眼未来,坚定目标,抓住重点,合适而不失灵活的处理解决遇到的问题。时刻保持一个“我虽不完美,但我有一颗追求完美的心。”
历史告诉我们,电改是释放红利与增加改革成本风险并存的,如果进行了不完善或不正确的改革,那么2000年的美国加州市场就是一个反例。搭建一个良好的电力市场需要面临技术、政策和结构等多方面挑战,电改的同仁们在中国改革的发源地广东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浙江的同仁也在钱塘潮头开始自己的旅程,还有很多地区也都投入了巨大,而一切都才刚刚开始,前面还有很长、很艰辛的路要走。(三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