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双创活动周业已启动,2019年成都全球创交会也即将开幕,自5年前全国掀起创新创业的浪潮以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已经成为诸多城市的共同话题。
过去的一季度,成都市新增市场主体9.1万户;作为成都新经济聚集地,成都高新区新登记市场主体7834户,累计市场主体存量逾17.6万户。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纷至沓来,是对城市战略决策的认可,对城市营商环境不断持续向好的正向反馈。
今年是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这座城市深知,发展新经济最重要的就是优化营商环境。传统的给资金、优惠和土地的招商模式已经不具备竞争力,政府需要找准新经济企业痛点,创新要素供给。
就在之前成都市召开的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动员大会上,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新区作为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和国际化发展的核心承载区,必须要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汇聚国际创新资源和要素,推动国际开放合作创新,打造创新动力迸发、创业活力涌流的一流营商环境。
构建新经济产业梯度培育体系
医云科技自2014年开始在天府软件园创业。“从创立之初,我们就获得了来自成都高新区政府与天府软件园的不断支持,包括人才供给、房租补贴、企业品牌扶持等。”医云科技创始人、CEO王仕锐回忆道。
壹玖壹玖创始人、董事长杨陵江说:“无论是政府办事的效率,还是对核心人才引进的力度,成都高新区的营商环境放在全国讲都是非常领先的。”壹玖壹玖的发展目标是5年之内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成都高新南区是成都新一轮城市总规确定的成都新经济活力区。去年,成都高新区一年诞生3家独角兽企业,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营收达180亿元、增长50%。其中,壹玖壹玖、医云科技、新潮传媒3家独角兽企业实现营收54亿元、增长达38.29%;27家准独角兽企业实现营收125亿元、增长达63.75%;52家规上瞪羚企业实现营收430亿元,增长达17.46%。用事实印证了成都是最适合新经济成长的城市。
促使新经济从“做大”到“做强”的跨越,成都高新区的秘诀是构建新经济产业梯度培育体系和业界共治模式,搭建纵横相连的创新生态环境。
“我们根据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需求,构建以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为重点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体系。”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培育种子期雏鹰企业,重在评价和辅导,重点瞄准成立3年内,营业收入超过200万元的科技型初创企业,根据企业获得股权投资等情况,每年筛选100家予以重点支持和辅导;培育瞪羚企业,重在加速成长,重点瞄准营业收入一年爆炸式增长、三年复合高增长或五年连续增长的企业给予大力度支持;培育独角兽企业,重在提升发展质量,重点瞄准一批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对利税超过1000万元的,按照对地方实际贡献增量的15%~30%给予企业补贴;培育行业龙头企业,重在生态带动,重点围绕平台生态型行业龙头企业并购重组和购买初创企业创新产品,给予相应的政策补贴。
上述负责人表示,“同时,我们还将围绕细分产业领域构建次级产业生态圈,积极在大数据和网络安全、5G、人工智能等产业领域探索业界共治新模式。”
“黑科技”让政务服务更高效
作为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高新区内有数量众多的企业主体,这些企业的诉求如何及时“上传”?政府服务如何精准施力?成都高新区“企业诉求协同解决平台”给出了答案。
“我们对标国际先进地区的服务标准,秉持‘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的服务精神,打造了这个平台,构建起‘1+7+N’的企业服务体系。”成都高新区经济运行局工作人员介绍。
“1”即企业服务中心,“7”是7类业务,“N”是成都高新区多个部门、街道、楼宇。该平台以企业服务中心串联了成都高新区各部门,由企业服务中心对接企业诉求,经过梳理后按照问题导向的原则转给各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平台2018年12月正式上线,截至今年3月,活跃企业370家,访问1840次。服务高科技企业,成都高新区用科技唱响了服务的品牌。
除了“企业诉求协同解决平台”,还有“智能税务”“在线核名”“自动审批”……平台智能化背后,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事实上,经过全域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积累,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形成了数据统计分析、线上预约、智能导航导办等多个应用,并将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不断融合。
成都高新区打造政务服务的两条主线,一是“互联网+政务服务”,二是“放管服”改革。从体系建设上做加法,从审批改革上做减法,服务至上,让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求人。
“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运用了一大批“黑科技”。“企业办理业务,大部分时间浪费在排队等候上,现在有网上核名、自动审批,甚至是机器人服务。”成都高新区网络理政办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智能化的方式极大提升了政务服务效率。
“放管服”改革,成都高新区在市场准入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突破。“自贸通”“创新信用券”等多项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创新实施的“首证通”正向全国推广。
对标国际 建国际化营商环境
衡量一个区域的营商环境,不仅靠“硬性”指标,更要靠企业群众办事便捷的“隐形”指标。
一封表扬信揭开了成都高新区在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英特尔入川15年,坐落在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连续多年电能质量零事故,让成都的供电服务受到称赞。
据当地媒体报道,国网成都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在电力系统正常状况下,国网成都供电公司电压质量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达到上海、北京等先进地区水平,满足英特尔公司对电压质量的要求。但由于电网的联络特性,在区域电网内的任何故障都将引发电压扰动。英特尔属于电压敏感客户,故障跳闸、电压瞬间闪动都要求控制在0.2秒内。
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成都高新区实现了。0.2秒内、0.01%的电压扰动误差达到了国际最先进的水平。
栽好梧桐,引来凤凰,这是成都高新区一直在做的事。好的营商环境就是那块“良木”,那么怎样才是“国际化”和“先进”呢?在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看来,“国际化”就是要符合国际惯例,“先进”就是要对标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等指标体系。
这意味着,不仅仅要求政府服务高效、专业、细致、智能,还得在各种要素保障上下功夫。比如货物清关、结算规则、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等方面,得向国际通行规则靠拢。
成都高新区高效而专业的政府服务,已经在新经济企业中形成了口碑。从数据来看,截至去年,285户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其中121家落在了成都高新区;成都市公布的3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中,30家成都高新区企业跻身榜单;2018年成都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00家,成都高新区占了1/3。龙头企业的陆续入驻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提升了成都高新区产业质量,丰富了新经济的发展资源。
世界500强企业也是有“朋友圈”的,当赛诺菲直投成都后,很多企业都向赛诺菲了解如何跟成都政府合作,合作模式怎样。“如果只落户了一两家500强企业,你可以说是‘忽悠’。可是这么多企业都选择了成都,说明这里真的有吸引力。”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走向世界的名片,是一个区域参与全球合作的核心竞争力。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不断解决新矛盾、新问题”,这是成都在建设营商环境上表达的态度。2019年这座城市的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国际化是评价尺度、建设则是永恒主题,从一点一滴打动全球投资者,“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是建设者。”
上一篇: 布局野心 中国铁塔官宣进军新能源领域
下一篇: 储能列入2019能源软科学研究选题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