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受“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制约,形成了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并催生出对外依存度较高、清洁能源不足、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等现实问题。
2017年,青海实现连续7天168小时全省72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实现100%清洁能源供电,打破世界纪录。今年,自6月9日0时至6月23日24时,青海创新实践连续15天360小时全清洁能源供电,再创全球清洁能源供电新记录。
从“绿电7日”到“绿电15日”,地处“三江之源”的青海依托丰富的风、光、水、热能资源禀赋,最大限度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用行动实践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塔拉滩成为光伏板聚集地
“今天的青海正在依托丰富的风、光、水、热能资源禀赋,探索走出一条创新引领、网源协调、水光互补、带动产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6月13日,青海省省长刘宁在西宁举行的“清洁能源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上介绍说。
青海在清洁能源利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太阳能资源10亿千瓦,风能总储量超过4亿千瓦,水能资源总蕴藏量接近2400万千瓦,是中国陆地可燃冰和温度超过200摄氏度干热岩的首次发现地。
“蓝色的不仅只有蓝天和海洋,还有着一望无际、熠熠闪光的光伏电板……”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出发,沿着G214国道一路向南,塔拉滩出现一排排蔚蓝的光伏电池组件的子阵,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远远望去宛如一片蓝色的海洋。
这片曾以荒漠化闻名的“不毛之地”,如今因为新能源产业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大面积的太阳能光伏板代替光秃秃的沙石地面,蓝色的光伏板一直蔓延到天际线,满是沙土的塔拉滩一步步成为太阳能光伏板的聚集地,生态环境也随之改善,在光伏板的“庇护”下,草场也逐渐恢复,曾经的“不毛之地”已成为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太阳能发电园。
2011年,黄河水电公司进驻塔拉滩占地面积约609平方公里共和光伏发电产业园区。短短几年,黄河水电公司在青海荒漠戈壁建成37座光伏电站,总装机388万千瓦,成为引领光伏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和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开发与运营商。
“目前,塔拉滩太阳能光伏园区共入驻企业42家,总装机容量4495兆瓦,建成并网发电4445兆瓦,年平均发电量达60亿千瓦时。”青海海南州发改委能源局副局长吕占春说。
“多源互补”智慧先行
翻过日月山,穿过大草原,就会看到连绵起伏的山峦、奔流不息的黄河、威武雄壮的大坝……这里有着当今全球建设规模最大的水光互补并网光伏电站——龙羊峡水光互补电站。
从共和盆地塔拉滩荒漠上的一块块光伏电板,到万里黄河第一坝龙羊峡水电站,世界最大的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在这里建成,实现水电与光伏发电的完美结合。
“水光互补”这一技术实现水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快速补偿的功能,解决光伏发电的安全并网问题,填补了国内外大规模水光互补关键技术的空白。
近年来,青海成立青海省光伏产业科研中心,建成全国首座百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实证基地和首个新能源大数据创新平台,不断加强低成本高效率太阳能光伏组件、光热发电等关键技术研发,在多晶改单晶技术改造、电池切片工艺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开放合作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目前已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光伏发电产业多个关键环节取得重要突破。”国电投集团总经理江毅说。
白色森林,蔚为壮观;光伏发电板像蓝色海洋,熠熠生辉。依托丰富的风、光、水、热能资源禀赋,一批批立足青海实际的光伏光热、风电等产业相继成为经济发展的后起之秀。
清洁能源守护“高原蓝”
“发展光伏产业,最显著的就是生态收益。”吕占春说,修建光伏板使子阵区风速下降了50%、蒸发量减少了30%,草地的涵水量大大增加,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遏制。
近年来,青海大力发展光伏电站与养殖业相结合的现代绿色产业,实现将太阳能产业、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畜牧业发展紧密结合,建成“光伏电站+生态畜牧业”示范基地,这在青海乃至全国发展光伏能源、保护草地生态和发展生态畜牧业方面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置身于清洁能源发展大潮中,多措并举促进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外送和消纳。截至目前,清洁能源装机2582万千瓦,占比高达87%,青海清洁能源已经从‘风生水起’走向‘风光无限’。”国网青海电力公司董事长董天仁说。
青海出台的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的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水平达到全国前列,清洁能源生产比重达到51%,消费比重达到41%,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构建起相对完整、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新能源产业链,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
如今,在72万平方公里广袤的青海高原大地上,一处处绿色电能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一个个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正在依次展开,成为“大美青海”生态发展路上的一张亮丽名片。
上一篇: 储能产业今日6大要闻一览
下一篇: 埃塞俄比亚将建两座地热能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