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要严厉打击产品能效虚标、认证检测作假、虚假宣传等行为,增大制冷产品抽查力度。
在6月17日举行的国家发改委6月份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也表示:“实施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既是节能提高能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扩大绿色消费、推动制冷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还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措施。”
此次出台的《行动方案》对我国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体将产生哪些积极意义?启动绿色消费活动,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积极采购高效制冷产品的举措,对于制冷设备等相关行业和企业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制冷产品节能空间达30%~50%
此次印发的《行动方案》指出,制冷产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冷产品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消费升级的重要终端消费品。与此同时,制冷产业也具有能耗总量高、增速快、节能减排潜力大等特点。
当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制冷产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国,制冷产业年产值达8000亿元,吸纳就业超过300万人,家用空调产量全球占比超过80%,电冰箱占比超过60%。
数据显示,我国制冷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15%以上,年均增速近20%,大中城市空调用电负荷约占夏季高峰负荷的60%,主要制冷产品节能空间达30%~50%。
发改委能源中心研究员姜克隽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空调制冷是家庭用电的主要能耗来源,考虑到市场需求以及技术迭代等因素,空调制冷行业未来在节能减排方面还有巨大的潜力。
此次《行动方案》也明确了行业发展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绿色高效制冷产品市场占有率在2017年基础上,分别提高20%和40%以上,分别实现年节电约1000亿千瓦时和4000亿千瓦时。
在强化标准引领方面,《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2年,家用空调能效准入水平提升30%、多联式空调提升40%、冷藏陈列柜提升20%、热泵热水器提升20%。到2030年,主要制冷产品能效准入水平再提高15%以上。加快新制定数据中心、汽车用空调、冷库、冷藏车、制冰机、除湿机等制冷产品能效标准,淘汰20%~30%低效制冷产品。
姜克隽对此表示,此次推出的《行动方案》在时间表和举措上均表述得非常清晰和具象,体现了政府节能减排的决心。中国已向国际承诺积极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此次《行动方案》的推出和实施,除了对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将产生积极作用以外,同时对我国落实国际减排承诺、推动《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的批准和落实、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也具有重要意义。
将会同企业推广高效制冷产品
孟玮在6月17日的发布会上表示,为了配合《行动方案》落地实施,有关部门将同时启动绿色消费活动,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积极采购高效制冷产品。
比如,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率先在公共机构推广绿色高效制冷产品。海尔、格力、阿里巴巴、苏宁集团、京东商城、网易严选等企业也将积极推广绿色高效制冷产品,开展绿色制冷产品消费让利活动,让节能带给消费者更多实惠。
对此姜克隽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举势必会推动制冷行业及企业进一步推进技术革新,加速市场对落后技术和问题企业的进一步淘汰。姜克隽透露,自己正想给家里换一部空调机,在市场上也看了很多品牌的空调,他觉得近年来空调技术进步还是很明显的,这也说明了我国制造业水平取得了长足的提升。相信未来随着节能减排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我国相关行业企业在技术上应该能达到《行动方案》的要求。
近日来,关于空调能效争论的话题不绝于耳。此次印发的《行动方案》中也明确指出,鼓励消费者监督、第三方监督、企业互查等社会监督,规范市场行为,加大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
制冷产品能效的等级到底是如何确定的?对此中国制冷学会的专家周远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国于2016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质检总局联合进行修订并发布了《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办法中对列入相关目录的用能产品生产者和进口商,可利用自有检测实验室或者委托依法取得资质认定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对产品进行检测,并依据能源效率强制性国家标准,确定产品能效等级。
这也就意味着,我国能效标识制度采取“生产者或进口商自我备案、检测,政府部门加强监督”的运行模式。对于制冷行业存在着的偷工减料、虚标能效等情况,格力电器(51.030, 0.29, 0.57%)董事长董明珠认为,国家标准是一个门槛,这也是法律的底线。如何减少电费支出、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是当前企业真正要通过发力科技创新去做的重要工作。
上一篇: 消除天然气“亚洲溢价”机遇已现
下一篇: 夯实充电设施为新能源汽车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