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支持龙头企业打造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和能源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促进企业能源上云,将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建设源—网—荷—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涌现出天合光能、星星充电等垂直平台。
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上推动能源革命
记者翻阅《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白皮书2018》,能源互联网被首次明确内涵。能源互联网是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与纽带,多种能源协同、供给与消费协同、集中式与分布式协同,利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改造能源行业的新型生态系统,实现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资金流、价值流的优化配置,促进能源系统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运行和发展。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赵伟介绍说,从深层原因看,能源革命源于能源生产力和能源生产关系的矛盾。目前,人类社会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均以化石能源为主,而且传统能源发电比重偏高,亟需解决能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一方面,我国拥有一大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先进技术——光伏、电储能、电动汽车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能源的组织形式已不再适应现有科技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能源供应形势十分严峻,必须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上进行根本性改变,推进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革命。这就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和地区性能源互联网的强大内在动因。
从示范引领到三位一体,能源互联网迈入纵深
我国能源互联网注册公司从2014年的不到500家,已发展到今年5月的4000多家,引起业界的极大关注。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区域综合能源规划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技术副总监延星介绍,当前能源互联网的示范项目呈现出国企、民企平分秋色的现象,在申报及获批的示范项目中,体现了大众参与发展能源互联网的格局。作为能源互联网的基础设施的多能互补示范项目、局域能源互联网的新能源微网示范项目,也都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
作为光伏行业“领头羊”,组件累计发货量突破30GW,全球排名第一,引领中国光伏企业开启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先河;再到全球能源物联网“开拓者”,布局光伏智慧能源和能源物联网。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介绍说,天合光能的目标是成为“全球能源物联网的引领者”,推动由“造、发、储、配、售”全链条产业模式向“发、储、配、用、云”创新和成果输出转型。“我们要忘了以往众多的第一,走到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去。”
天合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是整合智能终端、能源管控和云平台,实现三位一体,用大数据技术增加能源互联深度,推进“能源+大数据”“能源+区块链”“能源+分布式交易”等场景应用,打通能源、设备、通道、消费大网络。目前,该公司与华为、阿里等领先企业合作开展新能源物联网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以能源数字化为切入点,以帮助用户提升能源管理和优化效率为目标,依靠物联网传感技术和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利用天合自主开发的能源PAAS平台和SAAS应用,实现发、储、配、用、云等能源垂直领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多能融合,助力能源互联网进入快车道
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加能源、信息互联深度,打造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需要多能融合。 “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发布《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战略白皮书》,率先制定多个行业标准。”赵伟坦言,但在多能融合、政策制定、管理模式、人才培养、商业模式等方面仍需加速变革,建立高端制造与现代服务业等行业的能源信息化、数字化系统,推广综合能源服务和能源物联网应用,为企业管理升级及节能减排赋能。
传统的项目申报方式和流程,已不能满足能源互联网建设高速推进的进程。在政策和管理模式上,要建立全程跟踪、而不是一次性考量的机制,从监管转变为“监管+服务”。促进企业能源上云,形成开放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环境。电网的发展思路,应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为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新业态服务的意识方向转变,以求更好地体现“以用户为本”。在供能侧,发电厂、能源站的建设,需要从能源系统的综合角度考量,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多能协同、互补共赢。对于社会大众,要加强绿色、低碳、环保、节约、创新等理念的普及。
能源互联网力求多种能源协同,就能源本身来讲,也要有电、气、热、冷等多元融合。当前,亟待把能源规划和市政规划综合考虑,以能源网、信息网和交通网“三网”融合发展为依托,以智慧能源为基础建设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