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煤化工,中国独一份。中国现代煤化工,以其快速崛起之势和日益完备、不断丰富的产业形态,在世界能源化工产业版图中独领风骚、独树一帜,堪称一场轰轰烈烈的全球能源革命的“独角兽”行动——开创了传统能源革新利用的崭新道路和光明前景。
中国现代煤化工,从兴起到壮大用了仅仅20年的时间,不仅重塑了中国“一油独大”的化工产业格局,形成了“东油基、西煤基”双雄并立的空间格局,在以能源化工“金三角”(宁夏宁东—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为核心的中西部煤海地区,逐步形成了蔚为壮观的世界级能源化工产业基地和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且快速发展的势头依然不减。
随着新时代中国能源革命深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速,现代煤化工的发展也步入高质量发展探索的新阶段。提高产业发展的层次,丰富产业形态和链条,升级质量效益水平,开创绿色发展新境界,高质量发展的新探索已经启行。本文试图从煤制烯烃等龙头产业、宁东基地等龙头基地、宝丰能源等龙头企业的典型剖析出发,探讨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一、现代煤化工发展进入2.0阶段
煤炭与石油,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是普罗米修斯盗往人间的“火种”。煤炭被作为能源与燃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能源。但煤炭作为生产能源化工产品的原料,却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才蹒跚起步,甚至比现代石油石化工业的探索还晚了近百年,又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事物。煤炭与石油,煤化工与石油化工,宛如互为比证映射、既协同又争锋的“双子星”组合。
前有纳粹德国以煤炼油的大胆试验,继有南非沙索大规模煤制油的成功实践,但真正称得上开创了以煤为原料大规模深度转化新路径的,放眼全球只有中国。上世纪50年代中期,针对国内巨大的氮肥需求缺口,以及既有的焦炭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永利宁厂开创了用无烟块煤代替焦炭制取合成氨原料气的新路径,为利用我国丰富的无烟煤资源、实现氮肥原料的多元化创造了条件。这一事件对于新中国化学工业而言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着煤化工在中国的诞生,延续了千年的煤炭只能直接烧掉的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此后,以煤制合成气、煤制焦炭等为主要途径,传统煤化工在新中国迎来了半个多世纪的长足发展。到现如今,中国的氮肥工业规模和技术实力傲视全球,而煤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占到氮肥原料的80%以上;中国的焦炭、电石产业同样独步天下,产能产量规模已多年稳居世界第一,煤炭同样是支持产业最主要的原料。技术与装备水平的巨大飞跃,为中国传统煤化工产业屹立于世界化工产业之林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传统煤化工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新旧世纪之交新一轮石油危机酝酿、石油短缺价格持续上涨,作为典型的“富煤、缺油、少气”国家,中国又掀开了煤炭精深加工利用新的革命,煤化工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内涵——以煤为原料,借助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开创性加工生产油气、烯烃、芳烃、乙二醇、乙醇等能源化工产品。中国现代煤化工横空出世,煤化工发展进入2.0新阶段。
1997年以后,随着我国石油需求快速增长,此前曾有星火传承的煤制油重新得到重视,我国加快了煤制油的技术储备和战略规划。从2003年起,油价的上涨使得世界对煤制油的热情再一次燃起。在此背景下,我国于2006年2月正式启动了首个现代化煤制油示范项目——兖矿集团陕西榆林煤制油项目,拉开了现代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的大幕。此后,山西潞安集团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内蒙古伊泰集团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神华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项目和宁东煤间接液化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除了破局领先的煤制油、煤制气,自新世纪以来,以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乙二醇、煤制乙醇、煤制高端化学品等为代表的现代煤化工新业态也不断涌现,并蓬勃发展,现代煤化工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丰富。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现代煤化工不论是在技术创新应用还是产业化方面均遥遥领先世界,为现代能源化工产业的创新发展、多元化发展作出了独特且卓著的贡献。
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贸易国,中国对能源和化工产品的市场需求及加工能力巨大,且呈持续增长之势。但我国的资源禀赋是缺油少气,油气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多年来持续攀升。2018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70%,触及能源安全红色警戒线,天然气也突破45%。在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国际政治经济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中国立足自主煤炭资源、加快发展补充和替代石油化工的现代煤化工,不仅是一个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命题,更成为一个事关国家整体安全的战略问题,成为破解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瓶颈、实现能源资源多元化供给保障的必由之路。从这一点来说,中国现代煤化工已经站在时代之巅、机遇之窗、市场风口。
与此同时,经历20年的发展,现代煤化工累积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集中显露,在新时代、新要求、新目标之下,尤其显得转型升级之紧迫。
基于此,当前中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已经进入2.0发展阶段:从以追求规模速度为指针的创业发展阶段,进入以创新引领、绿色为本、质效卓著、体系圆融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现代煤化工,前景光明美好,但蝶变升级的过程,必然艰辛而曲折。
二、煤制烯烃显露产业龙头气象
现代煤化工依然是一个尚未定型的产业体系,其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演变扩充之中,但从目前已经路线清晰、初具规模的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乙二醇、煤制乙醇等几条工艺路径对比来看,煤制烯烃产业链拔得头筹,无论从技术成熟度还是市场竞争力考察,都已显露出成为现代煤化工龙头的大气象。
只有潮水退去,才能看清楚是谁在裸泳,又是谁才是真正的弄潮儿。煤制油、煤制气是现代煤化工率先崛起的新生力量,但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继而引发油价雪崩,也是现代煤化工中衰颓得最早、最严重的重灾区,经营亏损成为常态,很多装置被迫闲置。煤制芳烃号称是现代煤化工最后一块尚未攻克的高地,目前正在依托多条工业路线进行大规模项目建设,其市场化验证尚需时日。煤制乙二醇诞生10年来,有过短暂的市场佳绩,但近期随着产能过剩预期的持续发酵,其价格大幅下跌,已基本处于全行业无利甚至亏损的状态。唯有煤经甲醇制烯烃(乙烯、丙烯),依托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供需缺口,依靠持续的技术创新进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持续改善,可谓渐入佳境,在困顿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中成为一抹亮色。
煤制烯烃实现了由煤炭或天然气经甲醇生产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作为现代煤化工的重要组成,是对传统以石油为原料制取烯烃路线的重要补充。在与石油路线烯烃工业的持续对标追赶中,煤制烯烃的技术创新突飞猛进,且越来越迸发和彰显出独特的市场竞争力,已可完全比肩媲美历经80年发展臻于完善的石油化工烯烃工业。
煤制甲醇在我国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演进,目前以先进的大型煤气化技术为支撑的煤制甲醇产业,体系已经相当纯熟,其竞争力也完全可以媲美国际上以轻烃和天然气为原料的甲醇工艺路线。在应用上,甲醇既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可以生产数十种重要的有机产品;随着MTO、MTP技术的完善应用,甲醇制烯烃又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甲醇还是一种新型的车用燃料,甲醇燃料汽车的机遇大门已经开启。由于应用广泛且规模空间巨大,甲醇已经被赋予了“基础平台”的无限遐想,依托甲醇衍生出丰富多彩、兴旺发达的“甲醇经济”,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与追捧。2018年,我国甲醇产量超过5575万吨、产能超过8500万吨,按照现有发展势头测算,未来5~10年,国内甲醇产量有望稳步攀升,跻身年产1亿吨的特大型平台型化工原料之列。
而延伸发展烯烃及精细化工产业,是煤制甲醇拓展应用一片最具确定性的市场“蓝海”,也是“甲醇经济”蓝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上一篇: 进口风波再现 进口煤补充效应减弱?
下一篇: 沿海六大电厂煤炭库存突破18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