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贸易关系紧张的背景下,惯性思维是我国贸易顺差将继续收窄。不过,海关统计显示,今年1-5月,中国累计贸易顺差1304.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幅达到38%。而在这之前,从2016年至2018年,我国外贸顺差已连续三年下降。
6月2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在“清华大学与世界经济论坛”上指出,中国贸易顺差扩大的主要原因不是出口增加,而是进口下降。进口下降则是因为国内投资和需求不足。比如,去年7月,我国降低了汽车进口关税,但因为需求有限,汽车再便宜进口也不会增加。
管涛表示,从过去二十年的经验看,今年中国贸易顺差扩大是大概率事件。他说,中国与世界经济增速差异的变化与中国外贸进出口差额变化成负相关。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增速高于世界经济增速是常态,但当中国与世界经济增速的缺口收窄时,通常当期中国外贸进出口顺差会较上年扩大,1998年、2008年和2015年都是如此。
其原理是,中国出口对外需敏感、进口对内需敏感,当外需扩张的速度大于内需,或者外需萎缩的速度小于内需时,出口表现大概率将好于进口,进而导致外贸进出口顺差扩大。
不过,管涛表示,由于中国贸易顺差扩大不是因为出口竞争力提高,而是因为国内投资和消费要求不足,因此整体上中国经济还是面临下行压力。
“现在外需是经济增长里面的一小部分,所以外需对经济增长向上的支撑作用有可能小于内需下滑的速度,可能整个经济还处于下行的状态。”他说。
对于未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要不要“破7”,管涛表示,任何政策都有利有弊,不论守或者不守,利与弊都很难简单判断。最关键的是要做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要预见在最坏的情形下需要怎么办。
“大家都相信你肯定能守住7,因此就不会去攻击你,过去这些年的经验来看就是这样。去年之所以能守住7,人民币中间价没有破7,是因为(中国)在守7方面有公信力。(今年)5月人民币交易价已经破了6.9,但中间价没有破6.9,是因为前两次已经有过教训,大家不敢轻举妄动。”他说。
管涛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终会在7以下还是7以上,关键取决于年底的情形。如果中美能达成协议,人民币没有理由破7,如果达不成,甚至贸易摩擦扩大到其他领域,有可能市场信心极度悲观,这时候政府就要选择守不守,以及守要付出什么代价,不守会出现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