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 | 记者6月25日从国家电投科技成果发布会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核工院”)专场获悉,截至今年5月,“国和一号”(CAP1400)压水堆重大专项已形成知识产权4699项,其中发明专利325项,获得中国授权专利1705项,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装置等392项,形成行业、企业标准近200项,实现了我国三代核电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试验验证的自主化。
当天,上海核工院集中发布了8项由其牵头、协同产学研用相关单位自主研发的科技创新成果,包括:国产关键核级设备与核级材料、SAF高性能核燃料、设计质量管理平台、非能动核电厂多专业综合验证平台、核电厂设备及管道疲劳监测系统、核盾集成安保管理平台、SPACal RM风险监测器和智慧建筑设计系统等。
据了解,我国于2006年做出引进AP1000第三代非能动先进核电技术,高起点实现核电自主化发展的战略决策。同时,为做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成为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2008年2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查并通过了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大专项总体实施方案。
2014年12月,CAP1400通过了我国核电发展史上范围最广和程度最深的一次安全审评。2015年11月,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对CAP1400知识产权专题做出评审:“CAP1400技术是依托‘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大科技专项’开发的三代先进核电技术,中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出口权。”2016年4月,CAP1400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通用安全评审,审查认为其总体达到IAEA安全法规标准的最新要求。
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总设计师、上海核工院院长郑明光介绍,十多年来,在全国20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制造厂的协同攻关下,以“国和一号”(CAP1400)为代表的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型号完成开发,型号是牵引、是驱动,推动我国核能产业链,从设备、材料、燃料、软件、工具平台到多应用场景型号的整体创新。“核电是高安全性、系统性工程,要求多领域、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遵循高标准、严要求的核安全准则要求,其科研创新成果在其他能源、工业以及民用领域也有很好的应用。”
对于“国和一号”的经济性,郑明光表示,再创新、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CAP1400经济性优于AP1000,主要得益于机组效能、发电规模,以及设备国产化之后的竞争力优势。
据了解,设备成本占整个核电机组造价的一半以上,设备国产化、自主化后有利于降低机组造价,提升经济性。记者此前了解到,CAP1400首批机组设备总体国产化率将超过85%,后续机组将达到90%以上,余下的10%是国际上价格合理的通用设备,已不存在受制于人的问题。
郑明光介绍,与二代核电相比,CAP1400的阀门数量减少了八成,泵、管道和电缆的数量分别减少92.3%、58.5%和48.6%,提高经济性的同时,更便于运行和维护。而且,基于建造运营AP1000依托项目的经验反馈,CAP1400更优化了模块化建造技术,批量化建造后核电项目的建造周期可缩短至48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