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 |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不应再发展天然气热电联产”的观点一经抛出,便在行业内引发巨大争议。支持者和反对者均为数不少,且立场鲜明、没有中间地带,气电发展的路线之争由此成为能源业界的一个舆论热点。
近年来,我国提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并已取得不俗成绩,其中,天然气消费比重的不断提升便是突出表现之一。天然气清洁、低碳特性突出,能源利用效率高,已成为我国清洁能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另一方面,“供应充足、价格低廉、清洁环保”被视为能源的“不可能三角”,即很难找到一种兼具三种优势的能源。例如,煤炭供应充足、价格低廉,但污染严重;风电、光伏发电清洁环保,但供应波动性较大,无法成为独立而稳定的电源;天然气清洁特性突出,但已超过40%的对外依存度意味着它同样无法冲破“不可能三角”。根据现实国情“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光则光”,甚至多能互补,以系统化思维寻找答案,才有可能破题。
需要指出的是,科学顺畅的体制机制是任何行业发展的基石,这也是讨论、预判气电行业未来必须考虑的一个要素。在此背景下,求同存异、聚力推动市场化机制建设,落实“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或许才是当下推动天然气高效利用、助力气电行业发展的理性态度和当务之急。
事实上,“尽快建立完善市场化机制”是此次争论双方的明确共识。
天然气发电涉及天然气和电力两个行业,实事求是地讲,两个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在全国各领域中横向对比,都处于较低水平,长期因“垄断”之嫌而遭外界诟病。两个行业分别建立在油气管网、电网基础之上,都属于“网络型”产业,行业特性类似,市场化改革中遇到的困难也有雷同之处。在“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改革整体思路下,两个行业在相关领域的改革已经开展多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远未及预期。例如,电力行业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两轮、目前已经进入第17个年头,但当前改革进度与既定目标相距甚远,“输配分开”“竞价上网”仍遥遥无期。
从某种意义上说,天然气发电行业是检验天然气和电力两大行业体制改革的“试金石”。天然气发电上接天然气市场、下连电力市场,上下游任何一端无法理顺,都会导致行业难以健康、可持续发展。例如,即使上游天然气价格实现了市场化,而下游电价仍然是缺乏灵活性的“标杆电价”,就有可能在气电行业复制长期存在于煤炭、煤电行业的“煤电顶牛”,即“市场煤、计划电”导致上下游业绩“此消彼长”。届时,无论气价涨跌,气电的价格都无法相应体现和疏导天然气成本变化,“气电顶牛”恐难避免。
毋庸讳言,天然气与气电已出现“左右互搏”的迹象。近年来,我国天然气价格逐渐随行就市,但气电价格鲜有变化,发电企业利益因此大受影响,行业新增装机规模也随之下滑,且短期内难有抬头迹象。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天然气和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犹如搭建地基,无论是天然气调峰电站,还是天然气热电联产,都是建在这地基之上,不可不牢。
同时,天然气发电行业发展涉及面广,问题、困难千头万绪,争论、分歧在所难免。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为必须达标的“硬杠杠”,站在全局高度思考气电发展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SourcePh">上一篇: 智能运维让平价来得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