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热华北一半的炕,点亮全国一半的灯”——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大省和能源基地、煤炭主产区和五大综合能源基地之一,山西长期为我国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也正因此,山西的能源转型,不仅事关其自身的发展进步,更肩负着为我国能源革命探路的重任。不可否认,为冲破近年来“一煤独大”的结构性束缚,山西已付出诸多努力,期间政策引导持续加码,重大项目接连上马,“煤老大”争做“能源革命排头兵”的态度笃定。但也要看到,体制机制改革不完善、煤炭消费比重依然偏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以及能源生产和消费带来的环境压力,仍是山西面临的突出难题。“年年喊转型、年年难转动”的怪圈亟待打破。
能源转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考验能力,更考验耐力和定力。表面来看,转型涉及资金、人力、技术、政策等因素,缺一不可——“没有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企业往往不敢轻易出手”“有些项目虽然推得快,投运即面临人才短缺,运维难保障”“技术不更新,下游产品老是跟着别人走,同质化、过剩严重”……
这些现实问题的产生与解决都与一个因素有直接关系——观念。在山西的转型过程中,重项目数量、体量,轻发展质量;重短期政绩、效果,轻发展可持续性;重行政强推,轻因地制宜……类似现象至今仍比比皆是。传统思维定势未能彻底转变,进一步限制了营商环境的改善、高端人才的引进、先进技术的开发,以及与能源转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的深度改革。用旧观念是无法转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新路子来的。
任何地区、产业要想实现自我革命式的转型发展,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发展理念是先决条件,要有“敢为天下先””能为天下先”的魄力。
就山西能源转型而言,首先应辩证看待“老饭碗”和“新饭碗”的关系,既要看到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也要看到因煤而困的现实束缚;既要克服资源型地区“眼睛向内”的惯性,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束缚,在发展模式上勇于“转身”,也要大胆“眼睛向外”,形成开放发展的大氛围、大格局。
一方面,山西“煤”路依然可走,转型并不意味着弃煤,更不是让传统煤企一味拓展非煤业务。另一方面,山西也决不能再简单走“卖煤”的老路,相较以“燃料”为主的定位,煤炭未来更应作为原料来发展。依托先进技术做好清洁高效利用,把产业链条往深、往精延伸,是克服粗放发展的关键路径。即便在发达国家,煤炭高效利用也是能源转型时期的重要内容,“优化存量”是当前山西煤炭产业的优先课题。
对于“非煤”产业,山西也要把握科技和产业变革趋势,寻找煤炭之外的战略支撑点。例如,山西既是“煤堆”,也是“电窝”。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加上相比西北等地更接近负荷中心的区位优势,如何从输煤、输电向输送绿电转变,同样值得山西深入思考。
如今,国家已将山西确定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改革,意味着既要破旧题,更要解新题,面对未知挑战,以超前观念理顺发展之路格外重要。(■朱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