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垃圾桶成为中国媒体追逐采访的新宠,这是今年在大阪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上发生的有趣一幕。由于中国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中国记者们在报道峰会新闻之余,最感兴趣的是日本细致到近乎严苛的垃圾分类制度。
在前不久广东省发布的《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培育壮大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形成以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和总部基地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带。
日本是如何一步步将环保发展成为一个万亿级规模的产业?这个曾经“漂浮在石油上”的国家,是如何通过环保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南方日报记者通过在日本的实地调研寻找答案。
从“漂浮在石油上”到高能源利用率国家
对于在日本已经留学5年的唐嘉一来说,每一次搬家都要听一次垃圾分类宣讲。“房东会送来一本厚厚的‘倒垃圾辅导手册’,确认我听懂且能执行到位后,才会留下一句‘那就拜托你啦’并把钥匙交出来。”谈话中,唐嘉一熟练地把矿泉水瓶的瓶盖、瓶身和包装纸一分为三,分别扔进不同的垃圾桶里。
位于日本四国岛德岛县的上胜町更因垃圾分类,成为网红“最环保小镇”。在这里,记者看到,空牛奶盒被折平挂在架子上晾干,玻璃瓶归类为有色和透明,厨余垃圾被转换为田间肥料。当地居民介绍,在上胜町垃圾分类细致到45种,目前小镇里的所有人正在为2020年实现“零垃圾”而奋斗。正是得益于零污染,连小镇上的树叶都被用作高级料理的点缀,成为一门特色产业。
居住在东京、89岁的山岸佐木回忆,50年前的日本并不是这样子的,“日本是从此起彼伏的污染公害中被‘抢救’出来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不断恶化,东京湾被称为“世界上最脏的海湾”,鱼类和贝类大量死亡。垃圾围城,东京因邻避效应爆发了“垃圾战争”,水俣病等四大公害病先后在各地出现,引发了民众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
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教授丸川知雄在接受采访时将当时的日本比喻为“漂浮在石油上的国家”。丸川知雄说,1980年日本进口的石油,若装进标准石油桶,横排起来可以绕地球28圈。当时的日本严重依赖石油,走的是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方式。
参与过多项产业政策制定的日本创新学会关西分会会长大槻真一表示,石油危机结束了日本持续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也给日本人上了真实的一课,彻底唤醒了日本人的资源匮乏危机感和环保意识,垃圾分类回收、资源再利用在这个时候深深植入日本人的意识中。
丸川知雄说,为了减少对海外和石油的依赖程度、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日本决定实行石油替代战略,先后制定了“阳光计划”“月光计划”和“新阳光计划”。石油替代战略促使日本企业开始从“重厚长大”的重化工业发展之路向“轻薄短小”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
石油替代战略的成果也逐渐显现。数据显示,日本能源结构中,石油的比例从1973年的75%降至2011年的40%。瑞穗银行提供给南方日报记者的数据显示,1973年以后的10年中,日本实际GNP(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7%,但一次能源的消耗量只增长了17%,单位GNP石油消化量下降了一半。
算好环保综合账为日本制造贴上节能标签
走在日本街头,记者发现,政府机构、邮局和商场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用于回收智能手机、计算机、相机的电子产品回收箱。这些被回收的电子垃圾,有可能被制作成5000枚奖牌,出现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颁奖礼上。今年3月31日,日本东京奥组委向外界宣布,已经回收足够的电子垃圾制作东京奥运会的奖章,这是奥运史上首次尝试用电子产品提炼出的金属制奖牌,日本将从电子垃圾中提炼出30.3公斤金、4100公斤银和2700公斤铜。
电子垃圾被日本人视为“都市矿山”——每一块电子垃圾都会有被重新利用的价值。数据显示,日本的稀有金属供应绝大部分依赖海外进口,自2007年起,回收利用相关产品被列为保证稀有金属稳定供应的四大支柱之一。
这一切起源于一项名为“月光计划”的节能战略。“即使像月亮这样微弱的光亮,也必须有效地加以利用。”大槻真一向记者解释“月光计划”命名的由来。
在“月光”的映照之下,日本社会打上了深深的节能环保烙印。在日本,无论是家庭、酒店、商城,随处可见洗手盆与马桶连为一体,洗手后的水被储存在水箱内以便再次利用。
“月光计划”对日本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推动了节能工业标准的修订。阪南大学教授洪诗鸿指出,在立法、税收、收费、处罚、产业政策倾斜等措施引导下,日本企业纷纷将节能视为最核心的竞争力,“高效率、低能耗”成为日本产品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一大标签。
这场能源短缺危机就这样成为了日本发展节能产业的契机。化学巨头东丽集团社长日觉昭广告诉记者,东丽每年将销售收入的3%用作研发费用,其中的30%投入到解决包括全球气候变暖在内的长远期课题。
节能环保还是日本企业利润的驱动来源。日立集团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对工厂等进行节能化改造的能源管理系统,带动了公司的业绩增长。洪诗鸿说,如今日本的热能回收技术和生产线节能技术、降低汽车能耗和汽车新能源技术、家用电器节能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均居于全球领先位置,也正是这些技术使得日本在智能电网、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低耗能机器设备、节能家庭设施等产品上具备尖端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日本节能目的也发生了变化。大槻真一表示,日本节能事业的目的已从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解决环境污染,提升到国家竞争力和带领日本走出经济衰退的主要动力。
正向激励反向约束让环保全面“嵌入”社会
充气3分钟,能跑650公里——在日本的丰田4S店,记者亲身体验了全球首款量产的氢燃料电池车“MIRAI”,掀开发动机盖,驱动这款靠燃烧氢气、排放水的汽车跑起来的是个银白色方方正正的燃料电池堆。据介绍,MIRAI目前已投放市场3000余辆,为配套推广,日本政府在其全国建设了101座加氢站,近期会增加到160座。
“日本的氢能源布局,脱胎自1974年的‘日光计划’。”丸川知雄告诉记者,为了减少对石化能源的依赖,开发可替代石油的新能源,日本1974年制订了“日光计划”,太阳能、原子能、地热、氢技术和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开发均是“日光计划”中的研发对象。
“‘日光计划’深刻地改变了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至今仍影响着日本的能源技术发展方向和储备。”丸川知雄说,在被誉为“日本未来十年复兴蓝图”的新成长战略中,预期在2020年相关产业产值超过50兆日元,新增就业岗位140万个。
调研中,日本企业和专家普遍认为,“日光计划”规划之时最重要的一点是将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市场应用联系起来,并通过先进的新能源技术让日本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占领制高点。以氢能源汽车为例,日本以1559件专利申请量在氢燃料电池车领域居于全球首位。丰田等日系车企也牢牢占据了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的领先地位。
回顾日本的环保产业发展史,大槻真一认为,这离不开日本政府的积极引导和鼓励,也与企业不断提升环保技术水平等有关。大槻真一介绍道,为了贯彻“月光计划”,政府部门带头进行节能表率,在计划执行初期削减了20%的官厅用车。同时政府对于大量使用石油的11个行业龙头企业及使用最大电力3000千瓦以上的耗能大户,进行点对点指导。
记者在日本采访时还发现,给予节能环保行为激励、对污染浪费进行严厉处罚的意识已经渗透到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个人来说,日本居民翻新或新建住宅达到有关节能标准,便可向政府申请积分换购多种商品或购物券。而企业如果造成污染所受到的惩罚会远远超出其采取防污措施的投入成本。“会被取消营业许可、赔偿损失,还有可能出现交易被取消、消费者不购买其产品的风险。”谈起环境污染,大阪一家中小企业负责人大摇其头。
在瑞穗银行,记者了解到,该行从2011年3月开始使用瑞穗环保等级来评价客户的环保经营状况,并根据评价结果设定融资、发行的条件,提供低于规定利率的环保型融资产品。在支持民众层面,为了推进环保,瑞穗银行还调低了建造、购买和装修环保型住宅及购买环保车的贷款利率。
“中国、尤其是广东目前发展所处的阶段,跟曾经的日本处境很相似。”经常往返于日本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认为,日本环保产业全球领先,而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双方可以加大合作,共同发展绿色经济。“这是一个重要风口,抓住这个机会,会打开一个广阔天地。”蔡冠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