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在论坛会发表了以《国家能源安全与分布式能源发展趋势》为题的主旨演讲。
李俊峰表示,全球推动能源转型的一个最重要目标,就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作为能源发展的主流最关键的原因有两条:一是从能源安全的角度考虑;二是气候变化要减排温室气体,人类要把温升控制在2度或者1.5度以内,就要在2050年~2100年的50年期间要实现碳中和,能源要走向零碳能源,这给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空间。
李俊峰称,现在全球都在把发展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作为一个国家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发展分布式能源这个问题上,首先要认识它的重要性,就是说它和能源革命和能源互联网是密不可分的。但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中国的现实情况,以及分布式和集中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下是李俊峰先生在本次论坛上的发言实录:
我们国家和其他国家都不太一样,我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安全的忧虑,粮食、矿产品、能源,所有的问题被放在一个很高的安全的位置上。2003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然后就有一堆人问类似问题,最典型的就是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两篇报告:《谁来养活中国人?》和《谁来为中国提供能源?》。
现在来看,这两个问题都没有很好地解决。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中国太大了。而且对于14亿人来说,资源也不丰富,不论是能源还是粮食,可能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口。虽然在2006年、2007年、2008年那几年,我们曾经驳斥过世界观察研究所的谬论,当时国家计委撰文说中国能源的自给率超过百分之九十几,并没有对世界能源造成威胁。
但现在这个观念慢慢开始发生改变了,中国是一个能源的重要的进口国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从1993年开始进口石油,现在大约每年进口三亿到四亿吨;从2007年开始进口煤炭,现在每年进口两亿吨到三亿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进口国之一;天然气每年进口1000亿到1500亿立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之一。
而现在全球能源的发展趋势就是推动能源转型,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发展分化式的可再生能源,分布式是中国的语言,国际语言叫发展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发展作为一个能源主流最关键的原因有两条:一是从能源安全的角度考虑,化石能源除了环境污染之外,还造成了很严重的国际纷争;另外就是气候变化,减排温室气体,因为人类要把温升控制在2度或者1.5度以内,这就要求在2050年到2100年这50年期间要实现碳中和,因而能源要走向零碳能源,这给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空间。
所以,现在全球都把发展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作为一个国家能源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
因而,在发展分布式能源这个问题上,首先要认识它的重要性,就是说它和能源革命和能源互联网是密不可分的。但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中国的现实情况,以及分布式和集中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因为我们的人口和工业高度集中,随便一个县城就是几十万人,这种“中国特色”导致仅靠分布式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中国的荒漠地区特别多,因而一方面在发展分布式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发展相当规模的集中式电站。
虽然有人会说,我们有很多的屋顶。但即使把已有的屋顶全都用上,在东部也没有多少,满足不了密集人口的使用。最重要的是,东部的土地干什么都要比做光伏赚钱。但在西部就不一样了,西部有的是戈壁和沙漠,而且那些土地很便宜,所以说要做一个平衡,而且一定要平衡好。
另外,对分布式的发展要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有工匠精神。
而中国的企业不太注重这些东西,光伏企业家不仅要有科学的思想,要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同时也要有艺术家的精神,使得产品变漂亮起来,让大家能够适应。因为光伏本身是清洁的,做出来就不能那么刺眼,放在一个山坡上不那么难看,这是很关键的。如果满山遍野都是光伏,如果特别难看,相信光伏的发展就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冲击。
就像太阳能热水器在发展初期一样,觉得太难看,到处都把它拆下来,现在光伏发展应该避免这样的问题。应该像“2016中国首届分布式光伏品质建设高峰论坛”提出的口号那样:倡导光伏品质主义。
中国发展这么多年来,做东西很快,讲究速度,但是在品质方面却不到位。以建筑为例,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没有几个建筑看上去是应该留下来的。而中国古代有很多建筑,像林徽因和梁思成拍的那些建筑,都应该被留下来,但是现在好多没有了,看到那个图集,你会感到很痛心。
而欧洲的一些国家,像德国的很多城堡,都是几百年、上千年留下来的。中国这么悠久的历史,也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建筑,但是没有留下来,不少瑰宝都只能在图像里看到了,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有这么多的前车之鉴,中国光伏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想到这样的问题,一定要考虑品位、考虑品质,把光伏和艺术结合起来,变成一件美的事物,不仅要在功用上精益求精,还要在美感上不断追求。
上一篇: 车主邦与腾讯车联达成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