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优化设计创新建设大气区
8月1日,在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2019年领导干部工作会上,备受关注的《西南油气田天然气上产500亿立方米发展规划》正式亮相,根据规划,2025年天然气上产500亿立方米,其底气何在?
天然气资源丰富 输配系统完善 高素质人才聚集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建立了完整的天然气工业体系,正在加快发展,2025年上产500亿立方米的基础良好。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大。四川盆地发现28套工业油气产层,自然资源部组织的“十三五”资源评价显示,四川盆地天然气总资源量达38.84万亿立方米,已获探明储量3.73万亿立方米,探明率9.6%,是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最具潜力的盆地。
勘探开发历史悠久,天然气进入快速发展阶段。60多年来,西南油气田在探索中起步,在艰苦中创业,在发展中壮大,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完整天然气工业体系。到2004年,年产气量增至100亿立方米;2005年至2017年,年产气量再增100亿立方米;2020年预计产量达300亿立方米。已开发气田110个,生产井1600口,历年累产4600亿立方米。可采储量采出程度28%。
天然气输配系统基本完善,是我国能源战略通道西南枢纽。年综合输配能力超过300亿立方米,覆盖川渝、联通全国,四川盆地骨干管网通过中贵线和忠武线与国家干网连接,管道共4.2万千米。建成西南地区首座地下储气库——相国寺储气库,目前日调峰能力1400万立方米,最大日调峰能力2800万立方米,在冬春用气高峰发挥了重要的调峰保供作用。
打造“油公司”模式研发体系,培育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立足“油公司”定位,构建了完整开放的科研体系,为天然气大发展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形成了12名首席专家领衔的专家队伍、2800余人的骨干研发团队。科研团队:涵盖勘探、工程、开发十大专业方向,2800余人的骨干研发团队、190余人的专家队伍。科研机构:内部形成包括五院一所、三大技术支持中心、9个矿级科研所的各级科研机构。科研平台:建立由7名院士领衔的四川省院士工作站、6个博士后工作分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三大技术平台。战略联盟:与中国石油集团内部单位共建研究机构3个,与4所国内知名高校建立5个特色技术研究中心。
解析发展难题 汇集专家智慧 确定创新目标
8月2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高级工程师刘中林看到,在“如何依靠创新建设大气区”的“顶层设计”框架中,自己提的建议“老气田立体挖潜新技术攻关”名列其中,十分感慨,“没想到,基层科研人员的建议这么受重视,感到责任更重了。”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党委围绕“2020年建成年产气300亿立方米战略大气区、2025年产气500亿立方米”开展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路径。西南油气田公司总经理马新华诚邀一线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就“如何推进创新”提建议,优化“如何依靠创新建设大气区”的“顶层设计”。
“战略引领、问题导向、业务主导、开放合作”,被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确定为推进创新的“顶层设计”框架的基本原则,总体思路是强化“油公司”主导创新地位,以瓶颈技术攻关为导向,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党的建设为保障,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在这一框架里,公司划定了创新目标的“硬杠杠”。勘探方面,加强常规、非常规油气成藏研究和技术攻关,发现一批战略性接替区,夯实资源基础。气田开发方面,攻关高磨区块高效开发技术,建成200亿立方米年产能,并长期稳产;持续攻关老气田立体挖潜新技术,综合递减率控制在8%以内。页岩气方面,攻关3500米以深页岩气开发技术,井均经济可采储量超过2亿立方米。工程技术方面,创建系列标志性指标,钻成多口8000米以上超深井。信息化、地面采输气等方面,也确定了创新目标。
2020年建成年产气300亿立方米战略大气区、2025年产气500亿立方米……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面临的挑战包括新领域油气成藏机理和特征分析、超深和高温等特殊条件下的钻井作业、“卡脖子”技术攻克等方面。今年以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借脑引智,10多位院士、20多位博导受邀解析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难题,指导“如何依靠创新建设大气区”;与知名研究机构、高校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同攻关,并为优化设计献策。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如何依靠创新建设大气区”的“顶层设计”,还涉及科技投入机制、成果转化机制、精准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突出了“企业发展与个人成长和谐统一”。
下一篇: 中国石化首批“无感加油”加油站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