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垃圾分类和相关问题,国人可以乐观一点。
今纶
垃圾分类最近是热点话题,也是类似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已经面临的问题。我个人坚决支持垃圾分类,因为这是关系子孙后代福祉的大事。如何把这件事做好,尤其是如何从长远着眼做长期的制度性安排、基础设施安排以及环保意识培育,这些恐怕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看看日本和瑞典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首先说说环保意识的培育,我的个人看法是中国目前远远不够,从小孩到老人都不够。看看日本是怎么把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的:日本小学生必须要参观垃圾处理厂,每个小学生都会去几次,老师也经常告诉学生们垃圾应该分类。反观中国的学校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垃圾分类应该讲过,但是频率不会太高,至于参观垃圾处理厂,很多学校都没有这个意识和动作。这样从娃娃抓起的好处是什么?就是当大人乱扔垃圾的时候,孩子会出来制止并劝说大人进行分类,这是从意识源头上开始“正本清源”。
当然,仅仅有此安排还是远远不够的,具体的处罚条例、利益驱动以及基础设施安排都必须跟上去。
某些市民初期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在做好充分宣传的情况下,在客观条件已经具备的情况下,因为个人嫌麻烦,故意混投,这种情况就应该严厉处罚。处罚一次就记住了,参考案例是整治酒驾。在日本,乱扔垃圾属于违法行为,个人违反者最多可能被判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3万元)罚金(包括未遂在内)。请注意,乱扔垃圾“未遂”也可能被处罚。
其实中国的各大城市对于乱扔垃圾也有处罚,只是罚得不够狠,强制性和震撼力都远远不够。
另外,还要给垃圾分类一些利益驱动,所谓“有堵有疏”,参考一下瑞典经验。瑞典的情况是:垃圾远远不够用了!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垃圾成了生产资料,成了钱,而且成本低廉,所以瑞典人到处抢垃圾。比如,对于广泛使用的饮料瓶、矿泉水瓶,瑞典推行押金制度。你买一瓶水,价格里包含瓶子的押金。你只要把可回收的瓶子放到回收器里,就能拿回押金。这种制度其实我们以前也有,在一些边远地区的小卖部,对于啤酒瓶的回收也是十分到位的,不过最近这些年似乎慢慢消失了,可以考虑恢复起来,而且扩大范围,比如一些易拉罐瓶子、塑料瓶子。 在瑞典人眼里,垃圾就是钱,这有双重含义。其一,千方百计想办法省钱:瑞典居民每年都要交垃圾处理费。费用以重量计,垃圾越少,费用越低;垃圾分类得越彻底,收费越便宜。混投的话,价格翻倍。
其二,瑞典政府通过资金补助或优惠政策的方式,鼓励企业投入绿色科技,不断开发循环利用技术,真正实现“变废为宝”。如今,瑞典回收后的矿泉水瓶,可以实现一比一还原。即压缩分解后的原料,可以用来制作一个新瓶子。厨余垃圾转化成沼气,为汽车和公交车提供能源,剩余的渣滓用来做堆肥。而垃圾回收最大的去向,在于焚烧发电。据测算,4吨垃圾等于1吨燃油能源。在机器自动化的高效运转下,一家12人的工厂,每年的盈利额高达550万欧元。垃圾就是钱,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效益。
问题来了:瑞典垃圾不够用。虽然全国50%的垃圾都用来焚烧,但也只让焚烧厂吃了个两成饱,还有八成的“肚量”一直“饿”着,瑞典人只好从国外进口垃圾。所以说,垃圾从某种角度来看其实不是垃圾,而是资源,是生产资料,换个角度看垃圾分类和相关问题,国人可以乐观一点。
中国垃圾处理的技术水平和相关产业目前没有达到瑞典的高度,不过,这确实是一个可以努力的方向。
(作者系财经评论员、城市经济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