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2019年新技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政府机构、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动力蓄电池零部件企业、高校研究院所、行业团体、新能源汽车相关媒体等专业人士济济一堂,向公众透露了最新的《新能源汽车大数据蓝皮书暨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目前新能源乘用车车型占比将近八成。两年前,工信部委托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建立的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启用,2018年接入平台的新能源汽车为135.88万辆,其中乘用车为103.61万辆,占比将近八成。
《报告》还显示,从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区域分析,占比最高的是华东地区,2/5的应用推广在这个区域。华南和华北地区都是18%,而东北地区占比不超过1%。
笔者认为,这一现象正说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热相关问题是决定其使用性能、安全性、寿命及使用成本的关键因素。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是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的前提,但是,电池的热管理在新能源汽车的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池的适宜温度约在10-30℃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将引起电池寿命的较快衰减。动力电池的大型化使得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减小,电池内部热量不易散出,更可能出现内部温度不均、局部温升过高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加速电池衰减,缩短电池寿命。这也是在过冷、过热的区域,新能源汽车会受到制约的原因。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乘用车以三元材料动力电池为主,占比超过80%,而搭载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车辆占比为15%,搭载锰酸锂动力电池的不超过1%。续航里程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公布的基于NEDC工况进行的测试结果显示,48%的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小于200公里。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曾表示:“纯电动应该是小型化、短里程、特定区域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是中型里程的乘用车、中型车辆,燃料电池可能是大型化重载的长里程、商用车的车辆。”此观点非常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