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债券市场越来越受到各方瞩目。
债券托管余额超过93万亿元,机构投资者数量近2.5万家,外国机构投资者超过2000家,企业债与地方政府专项债余额占社会融资总规模比重接近15%……一系列耀眼数据,充分显示出我国债券市场自诞生至今所迸发出的巨大活力。
回望来时路,从市场破冰到高速增长、从产品创新到投资者多元化、从市场化机制设立到基础设施完善、从服务实体功能发挥到助推利率市场化改革、从支持宏观调控政策传导到对外开放步伐加速,过去的30多年间,我国债券市场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奋勇前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飞跃,各项功能充分发挥,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托管余额超过93万亿元 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滚滚春雷,我国债券市场正式迈出了发展壮大的脚步。
1981年,《国库券条例》发布以及国债恢复发行,拉开了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序幕。此后,金融债券、企业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等相继开始发行。随着各类债券的发行,债券交易场所也逐渐形成。1988年,国家决定在若干城市开展国债流通转让试点,标志着国债流通市场开始形成。此后,各地形成了很多地方性债券交易中心及柜台交易中心。1995年,武汉、天津证券交易中心以及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的债券交易因出现巨大风险而被叫停。
我国债券市场进入健康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设立。
1997年底,为维护金融稳定,商业银行全部退出交易所市场。此后,我国在总结教训的基础上,参照国际经验,加强债券市场顶层设计,以面向合格机构投资者(QIB)和场外市场(OTC)模式建立了银行间债券市场。这一改革举措明确了我国债券市场以场外市场为主体的发展方向,奠定了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银行推动银行间市场机构投资者于2007年成立了中国银行(3.560, 0.01, 0.28%)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AFMII),授权交易商协会对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进行自律管理,实行注册制,人民银行不再参与行政审批。注册制的建立,近一步促进了我国债券市场市场化发展的步伐,推动了债券市场快速成长。
当前,我国债券市场已形成了以场外市场为主、场外市场与场内市场并存的市场格局。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是定位于合格机构投资者、通过一对一询价方式进行交易的场外批发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是定位于个人和中小机构投资者、通过集中撮合方式进行交易的场内零售市场;商业银行柜台交易市场为场外市场的延伸。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末,我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93.1万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其中,国债托管余额为15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托管余额为20.6万亿元,金融债券托管余额为22.3万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托管余额为19.9万亿元,资产支持证券托管余额为3.3万亿元,同业存单托管余额为10万亿元。
各项功能充分发挥有力支持实体经济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债券市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为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宏观调控、优化融资结构、推动利率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服务城镇化建设需要、助力“三大攻坚战”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
从发行量来看,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债券市场发行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43.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6.8%。其中,国债发行3.5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4.2万亿元,金融债券发行5.3万亿元,资产支持证券发行1.8万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7.3万亿元。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债券市场成为提升直接融资比重的重要推动力。人民银行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企业债与地方政府专项债余额占比接近15%,显著改善了我国融资结构。
在市场制度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我国债券市场创新不断深化,品种不断丰富,有效满足了各类投融资需求。
从发行品种来看,除了国债、地方政府债券外,我国先后推出了次级债券、普通金融债券、混合资本债券、二级资本债券、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等,拓宽了商业银行补充资本和流动性资金的渠道;推出了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等产品,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推动债券交易工具创新,在现券和回购交易基础上,推出债券借贷、债券远期、人民币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丰富了投资者的投资运作与风险管理手段。
这些债券品种的发行,无疑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以近几年快速发展并成长为债市第二大品种的地方债券为例,2019年上半年,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651只,发行规模达到了2.8万亿元。随着地方政府新增债券的加快发行,各地将资金及时用于补短板、增后劲的重点项目上,有效稳定了投资,成为支持地方建设、稳投资的重要力量。
此外,近几年,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小微企业债券、绿色债券、扶贫债券、“一带一路”债券等品种的发行,成为化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推动绿色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力支撑。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 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随着我国债券市场快速发展,对外开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速,债券市场的国际化水平稳步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从2005年开始,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迈出了坚实步伐,并经历了引入境外发债主体、引入境外投资主体和推出实现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的债券通等几个层面。
从发债主体来看,随着债券市场开放包容程度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在我国债市发行熊猫债。2018年,熊猫债市场走势稳步回暖,全年发行总规模达到955.9亿元,同比增长逾32.9%,一级市场较上年呈现明显升温态势。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共有41家境外发行人在交易商协会完成注册熊猫债3832.1亿元,共成功发行87单,合计1655.6亿元。
从国际投资者进入债市来看,目前,国际投资者可以通过传统通道如QFII和RQFII、债券通、CIBM(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等进入中国债券市场。尤其是2017年7月开通的债券通,成为我国债券市场扩大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4月1日,中国债券市场正式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债券指数。有观点表示,在我国金融市场开放步伐不断加速的进程中,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债券纳入国际主要债券指数,是我国债券市场扩大开放的又一个里程碑事件,充分体现了国际投资者对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信心。
越来越多国际投资者的进入和国际资金的流入,意味着我国债券市场国际化水平稳步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共有2085家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这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数量首次超过2000家,较去年年末增加了800余家。随着境外投资者入市数量增加,外资也在持续净买入中国债券。2019年上半年,境外机构投资者共达成交易2.1万亿元,交易量环比增长36%,同比增长31%,占同期现券市场总成交量的2%。同时,境外机构投资者持续净增持中国债券,持有规模已经超过两万亿元。
当前,越来越多的开放举措公布和落地,让2019年成为中国债市开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随着未来各项制度的完善和扩大开放举措的亮相,我国债券市场将在进一步开放中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上一篇: 长期持续增长可期 光伏板块昨集体大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