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地区推进建筑节能是工作重点,建筑本体能效提升,是保障清洁取暖的基础,也可作为控制煤炭消费的手段之一。
“目前清洁取暖工作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热源侧的改造。实际上,建筑保温及节能改造也很关键,应该先抓。就像‘治病’与‘锻炼’的关系,做好结构维护好比强身健体,让房屋‘不生病’才是实现清洁取暖的基础。”近日在第四届中国散煤综合治理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反复强调“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
会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撰写的《建筑领域“十三五”规划实施煤炭消费中期评估及后期重点工作研究》(下称《规划》)发布,也将清洁取暖的优化方向之一定位在建筑节能。以全面提升能效水平为基础,《规划》认为,“在北方地区推广超低、近零能耗建筑是未来工作的重点”。
如何抓好这项公认的基础工作?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阐述观点。
有效降低建筑实际需热量
经过采暖季的多次实践,建筑节能改造及其效果被反复证实。
江亿指出,根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的研究计算,2001-2017年,北方城镇建筑供暖面积由50亿平方米增至140亿平方米,总面积增加接近2倍,能耗总量增加却不到1倍。同时,北方地区平均单位面积供暖能耗,由2001年的23吨标准煤/平方米降至2017年的14吨标准煤/平方米,降幅明显。“能耗总量的增长,明显低于建筑面积增长,表明节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国建筑保温水平整体得到大幅提高,起到了降低建筑实际需热量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北方多地将建筑节能改造纳入清洁取暖的工作范畴。“河南郑州从清洁取暖专项资金中拿出3.5亿元,专门用于超低能耗建筑推广。建筑本体能效提升,是保障清洁取暖的基础,也可作为控制煤炭消费的手段之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时聪称。
改造效果如何?按照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研究员戚仁广实地调研分析,以北京为例,节能改造前,一户“煤改气”家庭日耗气量约为11立方米。实施高性能的建筑保温之后,实际耗气量降至7立方米/日,节约了1/3左右的能量。“热源、热网及终端设备的效率无论多高,建筑节能不到位,其他可能都是白忙活。”
综合来看,《规划》测算,对于地处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采暖能耗是建筑能耗的主体。到“十三五”中期,上述地区新增城镇住宅面积15亿平方米,通过建筑节能标准提升,有望节约标煤1500万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同步推进,累计完成改造2.5亿平方米,对应节约标煤约800万吨。
改造不等于一味投钱
建筑节能的带动效应有目共睹,但多位专家同时指出,这些成效多集中在城镇地区。由于起步时间晚、客观难度大,针对北方农村的改造亟待跟上。
“我们走过北方20多个县市,调研农村清洁取暖工作,发现城镇、城乡结合部的节能效果相对较好,农村分散式住房的建筑保温水平较弱。而这些分散住房的数量有多少、比例占多大,目前还没有明确说法。”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刘广青认为,做好节能改造的前提,应是摸清底数、明确目标。
除了房屋量多、布局分散等“先天”难题,农村居民的可承受能力也是关键影响因素。对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测控中心副主任徐昭炜提出,改造未必意味着多花钱。“改造不是一上来就花费大量代价,给建筑穿一层厚厚的衣服。针对农村建筑特点,完全可以通过成本较低、较为简单的方式,实现很好的节能效果。”
徐昭炜举了一个例子,农村家庭的特点之一是人员进出频繁,导致房屋冷风渗透情况突出。“妥善解决这一项问题,就能达到20%-30%的节能效果。而通过门窗等改造,户均解决成本只需一两千、甚至几百块。”
这一观点,得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单明的赞同。他表示,农宅很少像城市建筑一样需要连续采暖。在间接性需求下,不主张周期长、成本高、工作量大的外墙保温或粗暴式直接更换门窗。通过加装保温窗帘、门帘等简单方式,配合屋顶等重要部位改造,反而可达到节能性、经济性兼具的效果。“实测证明,花费3000-4000元,足以获得节能30%-40%的效果。河南、山东等经济型的保温方式,每100平方米改造基本不超过4000元,节能率却可以达到30%以上。”
超低、近零能耗建筑是趋势
“城镇建筑要应改尽改,农村建筑改造空间更大。围绕中长期目标,按照国家发改委提出的能耗总量、强度‘双控’为总体思路,我们正在做进一步任务分解。”戚仁广透露,在部分省市,城镇、农村既有建筑的改造空间甚至可分别达50%、80%。
如果说“改造”是针对既有建筑的主要措施,那么在张时聪看来,新建建筑的发展趋势,则是节能水平更高的超低、近零能耗建筑。
记者了解到,在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的情况下,通过被动式技术手段,最大幅度降低供暖需求,以更少能耗提高室内舒适环境的建筑,被称为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更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通过被动式技术手段、优化能源系统运行,最大幅度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降低能耗需求。
张时聪介绍,《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十三五”规划》已明确提出,积极开展超低、近零能耗建筑建设示范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北京、河北、山东等先行省份,并出台了地方层面的鼓励政策,推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发展。“在严寒和寒冷地区,这些示范项目的供暖能耗比现有建筑降低55%-75%。从京津冀地区起步,超低、近零能耗建筑将逐步覆盖北方严寒、寒冷地区。”
进入“十三五”中后期,更多关于推进近零能耗建筑的政策有望出台。《规划》建议,一方面,坚持政府推动,确定超低能耗示范建筑的整体发展和建设目标,并提供政策支持。例如,对于使用清洁能源作为热源的超低能耗建筑,可否在供热费用上给予一定优惠。另一方面,兼顾市场引导,调动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加快推进示范项目落地、发挥辐射作用,并推动市场化运作机制的形成。(■本报记者 朱妍 李玲)
下一篇: 特朗普计划废除加州的清洁汽车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