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首届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技术应用创新高峰论坛在安徽蚌埠召开。会议围绕生物质发电行业面临的新的形势、政策、技术、机遇等重点话题,深入探讨如何推进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未来发展。
2019年上半年,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214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1995万千瓦,同比增长22.1%;生物质发电量5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3%,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势头。
国发能研院、绿能智库研究发现,我国生物质能资源的可开采量巨大,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短期内生物发电的增长态势较为疲弱。主要原因在于原料供应困难、产业集聚不足和商业化不足等问题。
潜力巨大但增长疲弱
国发能研院、绿能智库从论坛了解到,中国含太阳能在内的清洁能源开采资源量为21.48亿吨标准煤,其中生物质能占54.5%,是水电的两倍和风电的3.5倍,在我国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且在新能源中,生物质能是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并能转化为固态、液态、气态燃料。从资源量来说,生物质能可能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
在发达国家,生物质能的技术和商业化模式已经成熟,产业规模正在快速扩展。但在我国,生物质能获得的关注和投入远不及水能、风能和太阳能。
相比之下,欧洲的生物质能是其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分支。因此,由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在生物质能的发展方面相对滞后。
从我国可再生能源结构来看,近年来,生物质能装机和发电量占可再生能源的比重略微上升。具体表现为:生物质能占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从2016年的4.20%上升至2018年的4.84%;生物质能占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从2016年的2.13%上升到2018年的2.45%。
相比我国生物质能巨大的资源量,生物质能发电量和装机容量占比显得相对较低。并且,占比的增长率的变化也比较微弱。在欧洲的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占比超过了60%。部分诸如爱沙尼亚、波兰等欧洲国家这一比例则达到了85%以上。
今年1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18年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生物质发电装机1781万千瓦,同比增长20.7%;生物质发电9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0%。
可以看出,去年无论是从装机容量还是发电量来看,生物质能的年增长率均有下降趋势。并且,相比光伏和风电在发展初期所建立的高速增长率,生物质能的增长率并不算高。
从近段时间的月度数据来看,今年6月份以来,生物质燃料出厂价格指数连续三个月低于100。生物发电燃料价格连续三个月走低,表明生物质能发电厂对于燃料的需求不高。这进一步说明整个生物质发电行业在短期内的增长可能处于疲弱状态。
主要面临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国发能研院、绿能智库认为,我国的生物质能发展略显疲弱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是原料供应收集困难,成本较高;二是产业集聚程度不高、规模化程度有限;三是产业主体的商业化程度不高。
一是原料供应问题。虽然中国生物质能原料的供应量远远大于用于的需求量,但是生物质原料的有效供应却严重不足。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点:一是收集困难。以农作物秸秆为例,秸秆原料分布非常广泛,每块分散播种的土地上均有大量秸秆产生。而且,秸秆细碎化程度较高,因此机械化收集较难开展,成本也较高;二是储运成本高。非粮生物质原材料密度小、体积大,储存占较大空间,且易受潮、腐烂,仓储保管较难。例如,凯迪电力集团在收购的秸秆原料时,若从农户手中直接购买,价格是120~180元/吨。但是如果经过收储站的保管、运输商的运输以及中间商的加价后,同样1吨秸秆的价格可能达到250~320元。而生物质发电的原料成本占到经营成本的70%左右,如果原料的价格高于300元/吨,电厂将处于亏损状态。
为了解决原料供应的难题,可以通过建设一批原料供应基地来缓解原料供应不足不稳的问题。一种可能的方法是合作建立供应基地。相关收购企业与一些大型林场、林业加工厂、粮食加工厂等建立合作关系,建成原料供应基地;也可以与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乃至村委会合作建立秸秆原料供应基地;第二种方案是是企业自己建设供应基地。地址选择一般需要考虑运输距离、交通条件、土地肥沃程度等因素。但是由于存在与粮争地的矛盾,地址一般适宜选择在荒山等边际性土地。
二是产业集聚不足问题。产业集聚有利于产业的集约、规模化发展。但是生物质能产业集聚发展不足,原因在于以下两点。一是同类企业因对原料的排他性利用而集聚不足。以生物发电企业为例,一般来说,生物发电企业的设厂半径是50公里。由于发电厂对生物质原料的消耗较大,能够将周围50公里以内的农作物秸秆原料吸附利用,这导致同类生物质开发利用企业不可能集聚并产生学习效应;二是配套企业因关联性较差,整条产业链的企业之间缺乏协调。
为了提高产业的集聚程度,应该重视大型生物质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中心地位,这类企业对产业链的协调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比如,借鉴凯迪电力集团的经验,采取“农户+村级收购点+运输队+电厂”的运作方式来实现的:即农户送料至村级破碎点,电厂组织人员现场收料,现场破碎,现场过磅,现场结算,统一运输至电厂。另外,还可以借电商的互联网平台来解决企业协调的问题。通过建立行业交流通信平台,将供应链不同主体连接到一个群体中,促进交流,解决供应链沟通协调不善问题。
三是商业化不足问题。目前中国生物质能产业的另一个问题在于相关企业与农户对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商业化意识不强,现行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还主要依靠产业政策。首先,针对原料分散、收集困难等问题,企业没有开发出相对高效的技术与设备,也没有探索出能产生较好经济利益的开发利用商业模式。
农户作为生物质原料供应链的主体成员之一,对供应链的影响巨大。但由于缺乏秸秆收集技术设备,自行收集捆扎以及运输的成本过高,再加上收购价格较低,农户可能会选择废弃秸秆或直接烧掉,既浪费资源也会产生环境污染。
为了提高相关企业和农户的商业化意识,应该从宣传、补贴以及金融支持等多方面提供帮助。首先应该重视宣传,提高供应链主体参与原料收储运的积极性,让农户意识到秸秆等原料的经济价值,减少焚烧浪费的现象。
同时,还要建立合理的补贴制度,对收集秸秆达到一定数量的农户给予适当的补贴。另外,应该从金融层面鼓励该产业的发展,鼓励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提高对生物质能企业的贷款支持。(文 | 能源发展网 李靖恒)
上一篇: 天然气通气点火 江城开启享用天然气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