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
2015年,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4318万千瓦,成为光伏发电装机第一大国。
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18559万千瓦,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壮丽70年,我国光伏产业交出骄人成绩单。截至2018年底,中国光伏发电总装机量达1.74亿千瓦,连续4年蝉联光伏装机规模全球第一。这一年,中国光伏发电量17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平均利用小时数1115小时,同比增加37小时;全国光伏发电弃光电量54.9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8亿千瓦时;弃光率3%,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弃光电量和弃光率实现“双降”。
在这些耀眼成绩的背后,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和水电、风电等其他清洁能源相比,我国光伏产业起步较晚。虽然1958年我国研制成功了首块硅单晶,但直至上世纪80年代,太阳能电池及其应用才开始被列入国家的科技攻关计划。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对光伏行业的政策支持也开始从科研走向具体应用。
1997年,为贯彻“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的精神,响应1996年在津巴布韦召开的“世界太阳能高峰会议”上提出的在全球无电地区推行“光明工程”的倡议,给边远无电地区的人民送去光明,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牵头制定并实施了“中国光明工程”计划。该计划是我国首次由中央拨款支持的在边远地区大规模应用风能和太阳能的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首期工程在内蒙古、甘肃、西藏三省(区)实施。
2009年,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金太阳示范工程正式启动。决定综合采取财政补助、科技支持和市场拉动方式,加快国内光伏发电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此后,金太阳示范工程相关政策几经调整,不断完善技术要求、补贴强度、补贴方式等。在2009年到2012年的4年间,通过“金太阳”示范工程,我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高达6.15吉瓦。金太阳示范工程也被业内称为我国史上最强光伏产业扶持政策。
随着我国光伏产业逐渐走向规模化,光伏发电开始迈进度电补贴时代。2013年,《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下发。随后,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光伏补贴从金太阳示范工程的事前补贴正式转为度电补贴。
度电补贴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2013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1292万千瓦,新增规模跃居全球首位。此后,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一。2015年,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4318万千瓦,成为光伏发电装机第一大国。2015-2018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及累计装机容量连续4年保持世界首位的成绩。
政策之外,在迈向光伏大国、光伏强国的道路上,科技装备的持续进步、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也至关重要。
改革开放后,我国光伏产业在自主研发基础上,开始引进国外电池生产线,相继成立了多家机构研发生产太阳能电池,并应用于消费品、离网等系统中。
进入20世纪,在国内外市场带动下,一批晶硅、电池片、组件生产的中国企业应运而生,并逐渐在全球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展现出不凡实力。光伏行业分析机构Pvinfolink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主要组件生产商出货量达95吉瓦;在全球出货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我国光伏企业占据九席。2018年,我国生产的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逆变器在全球占比分别达到58.1%、93.1%、74.8%、72.8%和62%。其中,我国多晶硅已连续8年位居全球产量第一,组件连续12年收获全球产量冠军。
在产业不断成熟的背景下,光伏发电度电补贴政策与时俱进,进入逐年下调通道。
2018年5月3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三部委发布《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拉开了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序幕。
2019年开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鼓励在资源优良、建设成本低、投资和市场条件好的地区实施无补贴和平价上网项目。
同年,实施了多年的由国家能源局定规模、定电价的光伏发电年度建设管理模式正式转变为竞价上网模式。2019年7月11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公布2019年光伏发电项目国家补贴竞价结果,拟将全国22个省份的3921个项目纳入国家竞价补贴范围,总装机容量近2300万千瓦。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18559万千瓦,同比增长20%;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1140万千瓦。2019年上半年,全国光伏发电量106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弃光电量26.1亿千瓦时,同比减少5.7亿千瓦时;弃光率2.4%,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实现弃光电量和弃光率“双降”。
国家能源局表示,2019年,全国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规模在5000万千瓦左右,预计年内可建成并网的装机容量在4000-4500万千瓦左右,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将稳中求进。
展望未来,随着“智慧”理念不断深入社会生活,光伏产业也逐渐和“大物移云”等高科技相连接,智能监控、智能运维等新兴手段助力光伏产品、服务再升级,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将大有可为。同时,在电力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绿色电力证书交易等政策模式不断创新、成熟的背景下,我国光伏市场也将更加广阔。(■本报实习记者 董梓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