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为突破口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而且发展之快速、威力之强大、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超过前三次工业革命。大数据与智能化,必将引起社会的深刻变化。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威力,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规模,可以实现石油勘探开发主体技术更新换代的宏伟目标,从技术上促进石油勘探开发行业整体转型升级。”在日前召开的2019中国智慧油气田技术交流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大匡在发言中指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掀起的科技浪潮,给石油工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石油工业面临着严峻挑战
当前,我国石油工业正面临着开采难度和成本日益增大等严峻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阳分析了油气田智能化发展现状及趋势。李阳表示,当前石油工业面临着严峻挑战,我国石油资源品位劣质化,特、超低渗透和致密储层等低品位资源占70%;主力老油田普遍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剩余油高度分散、产量出现递减的趋势,开采难度和成本日益增大;从前几年开始,油价断崖式下跌,中低油价将持续较长时间;安全环保压力增大,安全环保标准提高,环保区域内的生产井要全部关停退出。此外,还有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挑战,依靠现有技术已经难以为继。李阳强调,当前油气领域正在进行从数字化到智能化深度改革,油气田未来发展将不断实现智能化。金山云大企业行业解决方案部总监毛东晖在演讲中指出,油气行业在油藏数值模拟、井场现场视频监控、产学研 结合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油藏数值模拟不仅费时费力且不确定性强;井场现场视频监控虽拥有物联网建设,但仍然依赖人眼监控,占用大量资源且无法进行数据分析;此外,部分企业对产学研结合认识不足,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云计算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是实现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基础,因此,云服务商能够助力能源行业解决这些难题。“智慧油气田的落地应用,有利于推进石油行业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可结合勘探开发、生产科研和经营管理的实际需求,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集成与共享,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油气田主营业务转型升级。”毛东晖介绍道。
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转型升级
智慧油田是石油上游企业 “两化融合”的发展目标。近年来,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积极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充分结合勘探开发、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的实际需求,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油田主营业务转型升级。
以长庆油田为例,2011年以来,为满足油气田大规模建设的需要,长庆油田广泛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积极融入“互联网+”,促使企业科研工作方式从传统的“人工+计算机”向“数字化、智能化”的大数据升级,企业的科研组织模式也从以往的 “单兵单行作战攻关”向“全领域攻关协同共享”跨越。在数字化建设上,从资源、环境、决策支持3个方面,满足了大油田现代化管理研究和发展需求。
目前,长庆油田通过建立具有海量数据值、多条数据链的 “数据服务中心”,不但建成了以“标准化、实时化、可 视化”为主题的场景式系统,而且数字化服务通过地面向地下延伸。长庆油田已整合集成钻井、录井、测井、试油气、分析化验、油气生产等19个类别的基础数据2亿多条,智能化技术已介入一线值守、现场安全预警管控、员工远程智能培训、手持移动工具办公、油气藏智能攀岩分析等多个领域。
相关专家表示,深刻认识到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油气勘探开发工作进行有机结合,以助力科学决策、提高勘探效率、优化开发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其中,加速发展我国石油勘探开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抢抓石油勘探开发大数据应用领域领跑机遇十分关键。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石油工业应用仍存难题
“目前,美国大数据在石油工业的应用虽然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但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的现状是老技术难以为继,大数据与实体企业有待进一步融合发展,需要加大大数据在我国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韩大匡院士认为,如何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石油工 业转化和落地是一个大课题。韩大匡院士强调,如果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威力,起点更高、深度更深、范围更广的话,中国将有可能在油田开采领域超越美国,变并跑为领跑。
据了解,由中国工程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联合开展的 “大数据驱动的油气勘探开发发展战略研究”重点咨询项目,选定了地震、钻井、测井、油藏描述及油藏工程一体化,以及智慧油田和装备的健康管理等课题,涵盖了勘探开发的全过程。
“从数字油田向智慧油田发展,是世界石油行业信息技术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引擎和核心驱动力,已经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技术,正在对石油石化行业产生深刻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副校长李根生表示,中国石油大学十分重视油气领域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学院建设,为石油石化领域的智慧升级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