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天然气通常指采用已开采原煤,经过气化工艺来制造合成天然气。在实践中,业界往往把煤地下气化(亦称为地下采煤)也作为煤制天然气的一种。全世界已投产的工业级煤制天然气装置较少,而中国的煤制天然气在规划产能层面规模列世界之最。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主要在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天然气发电和天然气化工等领域,以煤为原料可以直接发电或生产合成氨、甲醇等煤化工产品。因此,煤制天然气用于发电和天然气化工是不合理的。
2018年,我国共有不同阶段煤制气项目接近70个,包含已投产、在建、前期准备中、已签约项目和计划项目,涉及产能超过2000亿立方米/年。但从项目推进情况来看,目前呈现出规划多、投产少的特点。全球850件煤制天然气专利有41件在中国提出了申请,其中有7件因超过保护期限等原因已失效;实审28件,其中美国巨点能源公司占了9件,国内各公司和大学占了10件;已获授权3件,国内2件。
国家能源局在最新发布的《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十三五"期间,要重点开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低阶煤分质利用、煤制化学品、煤炭和石油综合利用等5类模式,并做好通用技术装备的升级示范工作。在煤制天然气方面,预计2020年产能为170亿立方米/年。目前规划新建的项目只有5个,包括苏新能源和丰、北控鄂尔多斯、山西大同、新疆伊犁、安徽能源淮南等,分别承担相应示范任务。储备项目包括新疆准东、内蒙古西部(含天津渤化、国储能源)、内蒙古东部(兴安盟、伊敏)、陕西榆林、武安新峰、湖北能源、安徽京皖安庆等。同时,国家能源局在2017年5月还印发了《关于深化能源行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不得发放同意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的"路条"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