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新银行日前发布报告称,自2012年起,随着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作为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的预测指标已经失灵。相比之下,过去十年,综合PMI指数与GDP增速的关联度一直非常高,因此更适合作为GDP增长的先行指标。
综合PMI产出指数是PMI指标体系中监测当期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景气状况和周期变化的综合产出指标,涵盖范围既包括制造业也包括非制造业部门。
长期以来,制造业PMI指数都是备受关注的、反映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先行指标,其对第二产业的增速预测尤其准确。澳新银行指出,在2012年前,工业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整体GDP的最大组成部分,比例一度高达48%。而工业生产(Industrial Production)增速与第二产业GDP高度相关,而制造业PMI又是工业生产的良好跟踪指标。
但2012年后,在制造业产能过剩和持续疲软的大背景下,中国启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就是从这一年起,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此前,第二产业是GDP最大的组成部分,在整体GDP的占比达45%左右;2013年,第三产业首次超越第二产业成为中国GDP的最大组成部分,到2019年第一季度,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增加到了55%。
然而,制造业PMI是基于非参数统计(比如要求受访者回答“上升、不变、下降”)而编纂的扩散指标,因此无法捕捉到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从未经历过的价格波动。此外,过去几年的转型已经让规模较小、附加值较低的制造业企业处境越来越艰难,而这些企业不能算作“规模以上企业”,也无法纳入工业生产数据中。然而,制造业PMI的调研样本包括3000家制造业企业,覆盖各个规模、横跨各个生产领域。因此,制造业PMI与GDP走向也越来越分化。
澳新银行测算,基于过去十年的数据,综合PMI产出指数与GDP之前存在高度相关,其中,与GDP年化同比增速之间的相关度高达0.8,与GDP季化同比增速关联度为0.72。该指数与名义GDP增速之间的关联度也非常强,高达0.84。
根据综合PMI指数与GDP的关联度测算,该行预计,2019年第三季度GDP增速为6.1%,较上个季度下降一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10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0%,比二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2%。
2018年1月,国家统计局在发布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商业活动指数的基础上,首次发布了综合PMI产出指数。编制方法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即将制造业生产指数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进行加权求和,权重通过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计算而成。与PMI指标体系中的其他各项指数相同,以 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高于50%时,表明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表明经济总体收缩。
上个月底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1%,略高于前值0.1个百分点,显示企业生产运营总体平稳。
上一篇: 国内首套成品油管道智能诊断系统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