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内蒙古霍林河寒风阵阵,气温早已跌破零度。霍煤鸿骏铝电公司总经理葛贵君,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丛培良一行5人裹着厚厚的羽绒服从当地出发,驱车1000多公里辗转到辽宁的兴城和昌图,看望多年一直让他们牵挂的特困职工董帅和张斌。
扶贫建起加工厂
董帅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2008年,大学毕业后进入霍煤鸿骏铝电公司。看着孩子考上大学、找到工作,董帅母亲多年的含辛茹苦化为了欣慰与希望,董帅更是用勤奋努力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上班后不到一年就被提拔为电气运行班长。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董帅确诊为肺结核病,由于长期服药导致药物中毒性肝炎和淋巴瘤,一场普通的感冒都可能让其有生命危险。残酷的现实让刚刚见到希望的母子又面临了绝望,卖掉了房子借遍了钱,各地奔走寻医看病,不仅欠下了4万多元的债务,还要每年承担3万多的医药费,家庭仅靠低保和补助维持,母子俩借住在亲戚家,一家人都陷入了绝境之中。
得知董帅的情况,内蒙古公司工会、霍煤鸿骏铝电公司工会启动了“心连心”“特重病救助”基金,并将符合医保的费用报销比例由80%调整为100%全额报销。然而这对董帅的病情治疗以及家庭脱困来说,还远远不够。
董帅多年的病情把母亲折磨的不愿见人、不爱说话。面对公司组织的探望,母亲屡屡流着泪拒绝:“你们别来家里了!孩子的病也没什么好转,看了给领导心里添堵。”
扶贫先扶志,首先要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2019年5月,董帅和母亲终于同意工会人员到家中看望,躺在床上的董帅戴着口罩,无助的眼神透着绝望,母亲在旁边说边落泪,一脸无奈。工会人员一边安慰,一边说出了帮扶“造血”项目的想法,听到这番话,董帅母亲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希望,却又转瞬即逝,心中划了一个大问号:“帮扶“造血”项目真的会有效果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扶救助小组从霍林河驱车800公里赶往兴城,帮助跑市场,搞调研。开超市,没有好的地点,且来回搬运需要一定体力;文具店,已被校内商店垄断;图书屋盈利能力不足……开始预定的三套方案纷纷被否掉。最终和董帅反复商定后,确定了开办泳装加工厂的方案。一方面兴城为全国第二大泳装批发市场,需求较大;另一方面董帅的表嫂在当地开了一个较大的泳装加工厂,有成熟的经验和技术可供借鉴,降低投资风险。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对的,目前每吨布料市场价为3.6——5万之间,而董帅的表嫂通过多年囤货以每吨2.1万的价格批发给董帅,减少了经营成本。
选地点、定设备、招工人,在霍煤鸿骏铝电公司的帮扶下,董帅的华丽泳装店顺利开张,五台崭新的缝纫机在工人手上加工出象征着希望的泳帽。董帅摘掉了口罩,露出了笑容,屋里屋外跑前跑后,看不出有病的样子。
从绝望到失望,董帅更加的懂得了珍惜和感恩,他由衷地说:“有病这么多年,家里欠下了很多钱,一些亲人和朋友渐渐疏远了我。感谢企业,让我重新站了起来,我要经营好这个小店,争取早日回到集体当中。”
截止目前,第一批5万顶泳帽完成生产,到旺季统一销售,预计年利润可达5.4万元,在满足董帅医药费的同时,还会有些收益。
扶贫搭起养牛棚
与董帅具有相同经历的张斌是国家级贫困户,家住在辽宁省昌图县桥头镇大苇子村。记者进入他的家中立即想到“家徒四壁”这个词语,二十几平的小屋没有一个像样的家具,老式木头箱子上摆满了药品,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双满是裂口与褶皱的大手撑起了一个不幸的家庭,母亲患有严重腰间盘突出,卧炕多年。
2009年,张斌大学毕业后进入霍煤鸿骏铝电公司,一心想通过奋斗改变命运的他,却在2011年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漫长的治疗花费了67万余元,这让原本就很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他的父母不仅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更是向亲戚朋友借遍了钱。
8年来,霍煤鸿骏铝电公司始终挂念着张斌的病情,“张斌的报销和补助全部走上限标准”,该公司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丛培良告诉记者。虽然单位下大力气,可对身患重病的张斌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
唯有造血,才能长久生存。帮扶救助小组在进驻张斌家时得知,他的父亲有着20几年的养牛经验,张斌得病后才不得已卖掉了牛,现仅靠种16亩玉米来维持生活。玉米杆可以用来喂牛,且其家庭所在地的黄牛养殖、销售体系较为成熟,在他家搞肉牛养殖项目再合适不过了。说干就干,帮扶救助小组带着张斌的父亲和舅舅先后赴舍伯吐、阜新、昌图等地考察肉牛品类,仅用10多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建牛棚、买黄牛、购设备等工作。目前,10头黄牛状态良好,按照市场价格估算,明年卖掉5头乳牛,可获利近10万元。
2019年10月,一面印有“情系职工显大爱,造血帮扶暖人心”的锦旗交到霍煤鸿骏铝电公司总经理葛贵君手中。让人惊喜的是生病多年张斌的母亲站了起来,拉着葛贵君的手激动地说:“你们让我家重新看到了生的希望”。
葛贵君告诉记者:“霍煤鸿骏铝电公司原有近40名困难职工,这两年我们通过脱困帮扶,除张斌、董帅以外的职工在今年年底都能实现脱困。张斌、董帅2名职工的病情严重,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困难,但通过我们落实的帮扶“造血”项目,两个家庭预计明年也能脱贫。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精准识贫、真正扶贫,确保在共建幸福企业的道路上一个职工都不能少。”
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的精准扶贫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作为中央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让更多的人不在脱贫攻坚道路上掉队?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探索出答案,那就是变“输血”为“造血”,用精准扶贫点亮困难职工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