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0月份价格指数显示,CPI同比上涨3.8%,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1.6%,降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
针对物价结构性分化延续,专家强调,仍需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并采取政策组合拳共同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猪肉价格仍为CPI上涨主推手
10月份CPI环比上涨0.9%,涨幅与上月相同,但同比涨幅有所扩大。专家表示,10月份CPI上涨的主因仍为猪肉价格以及具有可替代性的一些蛋白类食品价格上涨。
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沈赟解读,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01.3%,影响CPI上涨约2.43个百分点,占CPI同比总涨幅的近三分之二。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和鸡蛋价格也随之被拉升,涨幅在12.3%至21.4%之间。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应习文告诉《金融时报》记者,10月份猪肉价格同比涨幅已超过2007年至2008年“超级猪周期”时期。与当年相比,本轮猪周期本身就很强,再叠加非洲猪瘟和前期环保政策限制养猪的影响,形成了同比超过100%的涨幅。
“由于终端需求偏弱,除猪肉价格之外,目前并不存在其他显著拉动CPI上升的因素。”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向《金融时报》记者分析说,秋季蔬菜瓜果供应大量增加,带来鲜菜、鲜果价格涨幅显著回落,同比分别下降10.2%、0.3%。
应习文也表示,整体来看,非食品价格涨幅较为温和。“衣着价格受季节性因素影响环比上涨0.3%,小于历史同期平均涨幅,居住价格环比持平,其他五大类的价格环比涨幅均为0.1%。”
同时,核心CPI也处于较低水平。沈赟表示,10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环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同比上涨1.5%,涨幅与上月相同。如扣除猪肉价格上涨因素,CPI环比上涨约0.1%,同比上涨约1.3%,总体稳定。
PPI或仍将延续负增长态势
10月份PPI环比上涨0.1%,涨幅与上月相同,但同比继续下降。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负1.2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负0.4个百分点。
“尽管10月份PPI同比降幅仍较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但主要源于去年基数上升。”应习文称,9月份起PPI环比止跌,反映工业领域下游需求有所恢复,稳增长政策起到一定作用,中美经贸摩擦缓和也为企业生产预期好转提供了有利环境。从10月份环比数据看,受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价格环比上涨1.8%的影响,PPI中生活资料价格环比上涨0.3%,可见猪肉制品价格对PPI也有所贡献。同时,PPI中生产资料价格环比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刘学智认为,受内外需求偏弱的影响,PPI缺乏上涨动力,仍将延续负增长态势。
“PPI与CPI的一个重要不同在于,PPI是一个全球变量,与全球经济形势密切相关,主要经济体PPI走势具有高度同步性。”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对《金融时报》记者说,OECD领先指标显示,美国、欧洲、日本、新兴经济体的经济仍在不同程度放缓,且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呈现出从制造业向服务业传导的迹象。预计美国失业率即将进入上行周期,美国企业债务周期也可能在2020年触顶。明年全球经济可能仍处于深度调整中,PPI可能持续面临下行压力。
实现CPI年度调控目标基础牢固
尽管猪肉价格已连续几个月拉升CPI,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表示,一些大规模养殖场受当前价格高涨指引,补栏意愿和积极性都明显提高。过了一定的生养周期后,猪肉价格有望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我们还要看到除了食品之外的一些情况,比如工业消费品价格、服务类价格、居住类价格,今年一直是比较稳的。其中,服务类价格基本上是稳中有降。全年来看,要实现CPI3%左右的调控目标,基础还是相对牢固的。”郭丽岩说。
综合分析CPI和PPI,解运亮表示,在工业品价格持续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全面通胀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工业品领域持续通缩意味着企业盈利受挤压,最终将反映到就业、经济增长等关键数据上。
在应习文看来,10月份核心CPI反映了较为温和的通胀水平,下一步PPI通缩区间会有所缩小,但短期内难以恢复到正区间。未来宏观政策仍应保持一定灵活性,可为明年稳增长留出空间。
“CPI和PPI分化加大,CPI内部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分化加大,PPI内部生产资料价格和生活资料价格分化加大。”面对物价结构性分化状况较明显,刘学智建议,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一方面,宏观政策应加大逆周期调节扩需求、稳增长力度,重点缓解制造业下行压力;另一方面,要防范结构性物价上涨,尤其是防控猪肉价格外溢效应带来肉类价格全面上涨,扩大各种肉类食品供给。
解运亮认为,2020年全球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中国应做好防通胀和防通缩、稳增长和防风险、稳外贸和促转型等多种关系的平衡。
上一篇: 电力市场改革进程中储能的适应性与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