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延已经习惯了焦虑。
“过去两年,我们与区内的竞争者打得‘你死我活’。”日前,中国石油甘肃销售分公司(下称甘肃销售)市场营销处处长曹晓延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甘肃销售在客户让利、提升服务等方面增加了支出。相比五年前,这项支出约合每吨油增加了100元。
国内成品油销售终端在这个西北省份的“厮杀”,让曾经占有绝对市场份额的甘肃销售公司意识到了危机。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甘肃省运营加油(气)站1097座。其中,中国石油731座。甘肃销售公司的市场网络份额从最初的几乎100%缩小到了67%。
西南地区也不容乐观。在四川分布着约5000座加油站,除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以及外资品牌等加油站之外,民营加油站超过2000多家。激烈竞争下,各路资本通过大幅降价抢占成品油零售市场。
今年7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将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审批从省级政府下放至地市级政府。这意味着企业审批流程更加简洁,将有更多企业进入到成品油零售行列。
张秋怡的焦虑不比曹晓延少。作为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下称兰州石化)副总经理,张秋怡认为自其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中国成品油市场最大的变化是从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2018年,成品油产量3.68亿吨,同比增长6.3%;成品油消费量3.25亿吨,同比增长6%;成品油供应过剩4300万吨。
今年的情况并无好转。因为成品油资源富余,导致批发价格下跌。金联创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25日,国内92号汽油批发均价指数为6902,较9月末下跌10.11%;0号柴油批发均价指数为6837,较9月末下跌4%。
资源富余与竞争加剧,下游的压力开始向上游传导,兰州石化的效益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张秋怡和曹晓延均表示,山东地炼、恒力石化和浙江石化等民营企业陆续崛起,对成品油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有10万吨的山东地炼油品流入甘肃省,价格差距最大时,将比我们便宜2000元/吨。”曹晓延说。
据山东省人民政府网数据,目前山东原油一次加工能力2.1亿吨/年,占全国原油总加工能力的28%。其中,地方炼油产能1.3亿吨/年,占全国地炼总产能的70%。
作为连接炼厂和销售终端企业的“桥梁”,中国石油西北销售感受到了不同的压力。
“虽然成品油供过于求,但部分时段、部分区域和部分品种仍会出现供应不足。”中国石油西北销售公司(下称西北销售)党委副书记王世明表示。
西北销售是中国石油两大大区销售公司之一,负责中国石油西部地区13家直属炼化企业、21省市区销售公司的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调运组织和质量计量监督与油品结算等业务,业务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80%。
如何在局部“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确保各个地区的需求?这对西北销售的资源调配能力带来了挑战。
“我们的优势在于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仓储物流体系和完善的调配机制。”王世明认为,这是公司保障西部成品油供应的前提。
今年,兰州石化、乌鲁木齐石化等五家企业夏季集中检修,短期内造成资源短缺超300万吨,同时几大炼厂检修时间重合,造成资源峰值缺口较大,西部部分地区资源一度偏紧。
为此,西北销售结合近年西部地区市场成品油消费走势,研判市场需求,协调非检修炼厂加大加工负荷,提前做好成品油储备,从源头上缓解供应压力,并不断降低整体物流成本,使西部地区成品油的产运销保持平稳运行。
“期间,西北销售超额调入8万吨的成品油,使甘肃销售完成了省内资源供应保障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博会期间等重要节庆期间的油品供应。”谈及今年与西北销售的合作,曹晓延表示。
得益于西北销售的协调与优化配置,今年前9个月,甘肃销售累积调入成品油资源同比增加3%;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
“更重要的是,我们以67%的加油站网络份额保障了甘肃成品油市场供应,发挥了主渠道作用。”曹晓延表示。
作为甘肃主要的成品油生产企业,兰州石化今年预计加工原油1千万吨以上。
今年,在兰州石化检修期间,西北销售提前帮助其完成检修前的成品油收集储备工作,增加成品油库存,并提前把资源配置到消费终端,为后续资源缺口期做好准备。
在张秋怡看来,西北销售公司较强的产销平衡能力,使兰州石化最大限度减少了检修停工带来的损失。
西南地区的成品油供应也保持了稳定。去年,四川销售成为中国石油首家销售超过1千万吨的销售企业。
去年,西北销售资源配置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超过中国石油整体配置量的50%,占全国成品消费量的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