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产业园区、工业企业、医院、数据中心、交通枢纽对能源需求量大且负荷相对稳定,是业内公认适合优先开展分布式能源的场景。然而发电设备昂贵,分布式用户多不是能源专业管理人员,运行效率有待提高。11月14日,记者在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能量回收装备分会主办的2019(第七届)中国能量回收技术与装备论坛上了解到,分布式能源装备造出来、卖出去不再是“一锤子买卖”,硬件与软件结合,帮助用户将设备“管起来”,将有助于提高分布式能源的运行效率。
分布式能源趋势不可逆转
“目前,我国能源使用率有待提升。要解决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需要立足于现有的能源资源,同时开发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和新能源,扩大能源的综合利用范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分布式能源就是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陕鼓”)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宏安在论坛上说。
据了解,分布式能源是以小型发电技术为核心,集成智能电网、储能等技术形成的一种主要分布于用户侧的小型电力系统。分布式能源技术选择多样,既可以利用天然气,也可以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从供能模式来看,可以用于发电、制热、制冷多联供;从运行模式来看,既可以独立运行,也可以并网运行。李宏安介绍,分布式能源技术有能源综合利用率高、环境负面影响小、能源供应可靠性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是未来世界能源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看到了这个方向的陕鼓由能量转换领域单一产品制造商转向分布式能源领域系统解决方案商和系统服务商,形成了设备、工程EPC、服务、运营、金融、供应链、智能化等七大核心竞争力,其流程工业装置智能运营平台,面向流程工业企业装置智能化的运行与生产管理以及运维服务,建立的系统能源信息管理平台,可进行能效在线计算、分析和评估,提升装置生产运行管理水平。战略聚焦分布式能源让陕鼓获得了稳定、可预见的现金流和收益。“这就是转型的好处。”李宏安说。
设备远程联网帮用户把设备“管起来”
在会场某企业产品展示台上,电脑屏幕显示着用户各项能源数据,而采集这些数据的,就是工作人员手中的一个小小的黑色圆柱形设备。“这是无线传感器,用来采集机泵设备数据,通过物联网无线传输协议将大数据上传到云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等操作终端,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检测与管控。”该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在荏原冷热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技术总工李鹄看来,远程在线服务就像“身边的专家”,帮助用户调整和优化设备状态。他介绍,公司的能源管理监控云平台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空调冷热源站控数据进行汇总,通过对基础数据的分类统计,并以曲线、柱状图、饼图等形式展示,达到对设备能耗的总体把控。公司的远程监控中心可对用户机组进行全天24小时远程联网监控,可动态显示所有联网监控用户机组的运行状态、运行数据,当机组运行参数偏离时,在第一时间给用户操作人员以专家级建议,将机组调至最佳的运转状态。
曼恩能源方案集团分布式能源业务总经理严胜德也经常向客户建议一定使用远程在线服务。“远程在线服务可以监控、诊断、出报告,但是不会授权设备商启停机组的权限,客户不必有设备和数据安全的担心。”
严胜德还介绍,国内一些分布式能源站主设备为进口产品,出现故障后往往需要国外工程师来现场进行安装、指导、调试,周期长,费用高,修几次的费用可能够买一台新设备了。因此他建议客户在使用设备前进行充分培训,并且制定合理的安装调试计划。
多种能源互补成探索方向
业内普遍认为,我国能源发展的思路正在改变,过去主要依靠基地式大发展的路径会重点转向户用分布式发展,形成大规模集中利用与分布式生产、就地消纳有机结合,分布式与集中利用“双管齐下”的格局,分布式能源也面临着多元化发展。
谈起未来分布式能源的新方式,严胜德认为,混合能源发电技术会是传统能源发电走向氢能发电或其他新能源的过渡。传统能源混合新能源、储能及供热能降低燃料消耗和二氧化排放,降低能源生产成本。通过储能保证可用率和电网稳定性,是未来值得尝试的分布式发电方式。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供热工程部副总工程师张振新介绍,数据中心制冷可与周边供热较好地衔接起来。“数据中心全年都需要制冷,冬天进行制冷的同时,在数据中心另外一侧就可以供热。例如在数据中心一侧提供15度左右的冷水,满足低温制冷需求,同时可为另一侧提供50度左右的热水,满足周围区域供热需求。“这边可以找数据中心收冷费,那边可以找用户收热费,应该是非常好的项目。”张振新表示非常看好这种节能模式。
光热发电技术因其具备高效及储能等优势,而且成本下降空间可期,近几年在全球得到了广泛关注。中国长江动力集团节能动力事业部总经理胡哺松介绍,光热发电不仅有塔式高温高压技术,还有中低温发电模式,例如400千瓦等级左右的发电系统,既可以制冷,也可以制热。国内海岛如果建设小型光热电站,可以保证长期稳定运行,而不需要燃油、燃煤等化石能源,更加清洁可靠。(■本报实习记者 齐琛冏)
上一篇: 中国制造Model 3首次正式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