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豆浆后的渣制成豆渣饼、不主动提供客房“六小件”、厨余垃圾全部就地处理……12月19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进北京会议中心,探索其在垃圾分类及减量工作中的“花式”经验。
作为“超大型综合体”,北京会议中心占地777亩,拥有千余间客房、30余家餐厅。据介绍,2018年,会议中心产生的四种垃圾总量为97251吨,人均产生垃圾量为1.95千克。自今年9月18日会议中心实施《垃圾减量工作细则》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仅一个多月时间,10月产生各种垃圾42.91吨,人均产生垃圾量为0.63千克,比2018年人均减少了68%左右。
据悉,北京会议中心作为社会单位试点,其经验将在全市其他社会单位因地制宜、因需制宜推广。
明显的成效得益于会议中心多管齐下,全面推行垃圾减量工作。记者在客房区看到,原本的牙刷、拖鞋等一次性用品均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可多次使用的拖鞋和分类垃圾桶。茶几上的“小盒”用来放果皮、茶叶渣等厨余垃圾,卫生间内摆放的为其他垃圾桶,电视机前还放了介绍分类方法的指引书。
“今年9月18日开始,客人住宿时我们就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之后也会调整提供的香皂大小。”六号楼客房区经理付立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此外,客房区在保证卫生达标的前提下,对垃圾桶内少量的垃圾采取捡出的做法,减少垃圾袋的更换和使用;将原先废弃的香皂、洗发液、沐浴液等用品回收,用于内部日常使用。清扫车的可回收物垃圾袋也改为帆布袋,方便循环使用。
付立韫表示:“在减少一次性用品和垃圾袋减量的同时,客房会在每次使用后全面消毒,保证使用卫生。”根据测算,客房区的同期垃圾袋产生量降低了78%。每间客房一次性用品垃圾产生量由0.51千克减少到0.03千克减少了94.12%。
作为一站式会务中心,北京会议中心有36个餐厅,每天也会产生大量的厨余垃圾。会议中心2018年度产生各种垃圾总量972.51吨,其中,厨余垃圾占到所有垃圾的2/3。为从源头减量,厨房、餐厅也是各出奇招。
“磨豆浆之后,一斤干豆就会产生一斤豆渣,之前这些豆渣我们都是扔掉,现在我们厨房进行创新,把它们做成了豆渣饼、豆渣窝窝头,不仅减少了浪费,客人的反响也特别好。”六号楼餐饮部经理王建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在客人用餐结束后的餐桌垃圾收集中,会议中心提炼出“三步分拣法”。服务员的餐车从原先的一桶回收变为三类分类回收桶,在餐桌上即完成初步分拣;在进入清洗区后,将小桶的垃圾倒入大垃圾桶,同时完成二次分拣;最后一步,则是将部门的垃圾统一运至垃圾站统一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员工培训到位,厨余垃圾分类达标率能达到100%。在客人就餐区,人均垃圾产生量减少了22.3%。
会议中心各部门分类后的所有垃圾,都将被运至东北角的垃圾处理站。在这里,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桶整齐排放等待收运,而厨余垃圾将完全实现就地处理。
垃圾处理站负责人韩宝柱告诉记者,把厨余垃圾桶挂在设备的升降机上,升降机抬升垃圾桶将桶内垃圾倒入分拣台,进行二次分拣。分拣后的垃圾进入破碎机进行粉碎再进行挤压,大约有90%会分离成油和水。分离出的水可以达到排放标准,直接排放,油则通过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公司回收,处理后会变成生物柴油。除去油和水以后的剩余垃圾,经过两次发酵分解,用作改良土壤的有机肥。据悉,厨余垃圾就地处理后约减少垃圾量93%。
此外,会议中心有2/3的面积为绿地,每年产生约1800立方米的绿化垃圾。绿化垃扱循环利用,变废为宝也必不可少。据介绍,采取垃圾减量措施后,通过粉碎机处理,可将绿化垃圾全部转化为肥料和地面覆盖物,目前刚开始尝试,未来或将能完全实现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