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5天,火神山医院通电;3天,雷神山医院通电;3小时,方舱医院通电;7天,雷神山医院双向气源投入使用……
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能源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公用事业,为维护城市安全运行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在核心疫区——湖北地区,更是上演了高质量供能的“中国时速”。
疫情蔓延以来,欠费不停供、服务不打烊、价格不上涨……全国各地政企协力,多措并举,有效保障了城市的安全用能。
然而,大疫如大考。这场引发举国攻坚克难的战“疫”行动,对我国城市能源的应急管理提出了怎样的考验或要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未来各地开展能源管理工作应如何进一步提升完善?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企业和专家。
用“担当”筑起
城市安全用能“屏障”
作为核心疫区,武汉乃至湖北全省是重点的能源保供对象。在这过程中,有国家与地方政策支撑作坚实后盾,煤炭、石油、电力、燃气领域的诸多能源企业全力以赴,主动用“担当”撑起了坚实的能源保供“屏障”。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下称“湖北电力”)第一时间启动一级响应,将抗击疫情的战场变成发展党员的考场,98个临时党支部、771支党员先锋队、1.7万余名党员奋战在湖北省防疫保电一线,牺牲小家、服务大家,以最快速度成功冲刺火神山、雷神山通电的同时,为全省304 家定点医院、751 家发热门诊、1732 个集中观察隔离点、140 家防控用品生产企业、215 家医护支援队伍住宿宾馆、487 家其他重要用户提供可靠供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城市的“点灯人”形象。
湖北电力亦对全省2400万居民用电客户采取欠费不停电措施。截至2月23日24时,全省约94.88万用户实时欠费未停,其中,武汉约41.96万户,其他地市合计约52.92万户。
2月15日,正值疫情防控攻坚期,武汉飘起了鹅毛大雪。室外狂风大作,江夏大花山方舱医院内却温暖如春,这要得益于武汉华润燃气有限公司(下称“武汉华润燃气”)无偿捐助的燃气,以及全心全意的服务保障。
据悉,华润燃气武汉江夏公司的“雷神突击队”获悉医院有用气需求后,从确定供暖调试方案,到完成方舱医院用气端管道置换、稳压及调试工作,短短三天时间,就将燃气源源不断地通到了医院。
武汉华润燃气通过提前谋划,增设IC卡圈存机、免费向小区物业提供蓝牙圈存宝,特事特办提供上门圈存缴费服务等举措,有效解决了因居民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带来的用户缴费问题。同时,坚持服务用户“永不打烊”,为武汉稳定用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服务。
众人拾柴火焰高。除国家电网、华润燃气之外,国家能源集团、三峡集团、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燃气、港华燃气等诸多能源企业亦活跃在湖北地区的能源保供“大军”里。
2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专门指出,当前煤电油气供应总体充足,将确保湖北和武汉能源保供万无一失。
就全国范围而言,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复产,煤电油气需求也将逐步回升,如何进一步做好能源供应?
对此,国家发改委运行局二级巡视员唐社民指出,国家发改委将继续密切关注煤电油气供需形势的变化,加强产运需衔接,优化运行调节,及时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对复工复产以及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和人民群众生活所需的能源保供,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唐社民表示。
城市能源应急管理现代化
“该提上日程了”
一场大疫,也是一场大考。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无疑对全国的城市能源应急管理与能源保障工作提出了艰巨考验。
在总结点评各地目前能源保供成效时,清华大学电机系学术委员会主席、能源互联网能量管理与调控研究中心主任孙宏斌教授向记者直言,本次疫情正好发生在春节期间,各地因停工停产,对能源的需求负荷属于“轻载”,无疑大大降低了城市的能源应急管理难度。
以湖北地区为例,受疫情管控导致的复工复产推迟和气温回升双重影响,湖北电力达近年来春季用电负荷新低。2月份以来,湖北电网用电量同比下降超过30%。
“应对本次疫情,在能源保供方面,其实我最初还是比较担心的,尤其是怕停电。让人欣慰的是,目前并没有发生能源保供方面的危机事件。”孙宏斌说,“但据我观察,总体而言这是普遍基于能源企业的社会责任心,全力以赴才得以保障的,这其中‘人’的因素起到了最关键作用。这说明,按照目前工作模式,能源企业的责任心是经受住了重大考验的。”
采访中,多位专家均向记者表示,疫情期间的能源保供不存在资源紧缺问题,更多体现在能源的及时调度,以及高质量的供能服务保障等方面。但疫情同时不无警示,“我国的城市能源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该提上日程了!”
武汉中电节能公司总经理曲滨指出,供需宽松往往容易掩盖一些真正的问题。为确保城市末端用户的安全用能,城市非常有必要专门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预案。“事实上,当前各地在这方面的工作仍处于空白地带”。
“目前看来,防‘疫’还要持续一段时间。随着各地企业陆续复产复工,城市综合能源系统各环节的协同,能否有效支撑日益增长的用能需求?尤其应急状况下,各能源板块之间的协同将会形成一个巨大的连锁隐患,也有可能会像‘传染病’一样形成不可控之势,亟待引起关注。”孙宏斌同时表达了自己的隐忧。
“能源作为基础行业,必须要有一套应急响应机制。如针对能源的运输和供应,建立统一调度系统等。”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进一步强调。
需要政府主导
因地制宜开展工作
当前,我国各地电、气、热各能源板块的管理和发展均自成体系。但从发展态势看,随着蓝天保卫战与城市能源清洁替代工作的持续推进,不同品种能源之间的耦合性提高,加上可再生能源天然的间歇性,城市的整套能源系统安全性反而会下降,其带来的风险将不可估量。
记者了解到,湖北地区春季用电负荷大幅下降的同时,风电、光伏等必须全额消纳、且无储蓄能力的发电需求却很旺盛。此外,受气候影响,湖北各大流域来水增加,为保水库安全运行,避免水电资源弃用浪费,水力发电需求也是有增无减。
据介绍,这“一减一增”、“发多用少”极大加剧了湖北电力的供需矛盾,电力全天候平衡难度大,电网运行随时可能“超速”。
“对一个城市而言,电、热、气等各个能源板块的协同将越来越重要,也将愈发成为制约城市综合能源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薄弱环节。”孙宏斌强调。
孙宏斌补充道,在紧急状态下,尤其涉及公共安全,对一个城市而言,应该有一个综合能源安全方面的保障,各能源板块的协同性作用会非常突出。而这离不开相应应急指挥体系与协同机制的建设,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因地制宜开展工作。
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义保教授认为,首先应该编制能源应急管理预案,实现政府部门之间、部门与企业之间应急预案衔接,建立科学的能源应急管理体制。其次,要完善能源应急管理运行机制。
“如建立由政府主导,以重点能源央企为主、省级能源国企为辅的多主体协同的能源应急协同保供制度。同时,还要加强综合应急保障能力。在危急关头,能够真正实现能源应急‘看得见、听得到、调得动’。”王义保说。
城市综合能源安全
核心在科技创新
战“疫”呼唤技术创新。此次能源保供过程中,为减少工作人员的值守、减少客户的聚集、减少人员接触环节,不少能源企业均用上了无人化、智能化、非接触化的“高科技”手段,有效保障了企业的生产运行管理与高效服务用户。有地方政府也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优势监测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欲精准保障所需能源供应。
孙宏斌指出:“近年来,伴随着各种自然灾害、极端气候频发,城市的生态安全越来越需要科技创新来支撑。伴随着能源绿色转型的加速,电、热、气等各能源板块之间的耦合越来愈强,导致制约城市综合能源安全的协同性也日益凸显,这也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短板,这似乎能让人听到‘大停电’的脚步声。要补上这块短板,更加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
就此次疫情而言,曲滨也认为,确保城市的综合能源安全核心仍在于科技创新。
“疫情对城市智慧化供电、供气、供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减少人为干预,提高智慧控制水平。同时需要借助科技手段提升用能端的专业化运维和物业管理水平,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能源配置的合理性,确保在重大应急事件来临时可有冗余能源应急使用,以降低能源保供难度。”曲滨说,在能源保供过程中,如何实现高效协同与科学匹配,在病毒传播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人力,非常重要。
孙宏斌深入分析道,城市综合能源的协同机制与体系建设,目前已具备一定技术基础。
记者了解到,在城市级大规模耦合系统的连锁故障和预警预控原理的研究实践方面,孙宏斌率领团队已在广州成功开展了“面向特大城市电网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的试点,并于去年5月通过国家能源局验收。
“目前,我们正全力以赴研发智慧城市的‘能源大脑’。我们在吉林省启动了更大规模、跨能源链协同的多能流综合能量管理项目,并将于疫情结束后到现场部署相应的系统。北京市相关部门也已表示了相关意向。其中一个核心目标,就是实现智慧城市综合能源系统连锁故障的预警和预控,斩断事故在不同能源链条之间的蔓延路径。”孙宏斌说,“这次重大疫情,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在突发灾害来临时,采用先进技术手段确保城市综合能源可靠供应的重要性,其中供电保障具有最高的优先级。虽然目前仍有挑战,但技术上总体上是可行的,我们对此有信心。”(■本报实习记者 张胜杰 张金梦)
上一篇: 抗“疫”保供,到能源管理一线去
下一篇: 医废处置面临“大考” 焚烧发电或可成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