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充分发挥现代供应链龙头作用,坚持“一链战两线”,一手抓防疫抗疫,一手抓复工复产,打造了供应链企业抗疫复工的创新样本。
“云采购”彰显供应链韧性
2月下旬,国家电网公司2020年首批总部集中招标采购项目如期开标评标,打响了中央企业大规模集中采购的第一枪。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招投标是由520余家供应商“零接触”在线投标、网络直播开标,140余位评标专家在总部和省公司评标基地“远程异地网络协同”同步评标,“云采购”的模式大大降低了人员聚集风险。
依托统一部署的ECP电子商务平台,国家电网创新采用的“远程异地、网络协同”的云采购模式压缩了采购流程,提高了采购效率,不让项目耽搁1秒,不让供应商“等米下锅”,最大限度减少疫情造成的供应链“停摆”影响。
据介绍,2月,公司已累计招标采购226亿元,3月陆续发布招标采购公告340亿元,极大地推动了装备制造企业加快复工复产。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电网公平公开的“阳光招标”品牌,为广大供应商,特别是民营企业营造了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在“新基建”特高压工程建设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达到70%。
2月,国家电网通过供应链平台再向供应商下达小额采购订单154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占比80%,支付合同资金114亿元,用采购订单、资金支付拉动中小民营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国家电网还创新应用供应商生产厂用电的产能电量指数,动态监测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目前,产能电量指数已从最初的23%提升至92%。
全链条协同共战疫情
传统供应链链路单一,如果上游的供应商出现了问题,下游企业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数字化下的供应链模式打破了供应链角色之间的联系隔阂,形成企业、客户、供应商、渠道商等多角色互通的链路,使各个角色之间的联系更加便捷,极大地提高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经过多年的培育,国家电网以电子商务平台EC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电工装备智慧物联平台EIP、电力物流服务平台ELP、“e物资”移动应用、供应链运营中心ESC为支撑,构建了“5E一中心”供应链管理平台。
该平台运用物联感知技术,建立物资生产、在途、库存、交付环节的“数字资源池”,促进供应链上下游资源优化整合,公司仓库压缩76%,库存降低80亿元。
电工装备智慧物联平台EIP可以直接获取制造企业生产进度、工艺参数、出厂试验等数据,对制造过程全程在线监测。电力物流服务平台ELP可以对电力设备、精密设备运输位置、状态及进度参数全程实时监控。
疫情期间,为解决西藏、青海、新疆等边远省份电网建设物资供应难题,供应链运营中心组织山东、江苏、浙江等20余家省公司和462家供应商通过业务网上办理、移动办理、在线办公等方式,多方协同联动。
国家电网还充分发挥供应链平台“链”接全球的优势,从韩国、南非、德国、印度等国外及国内企业筹集价值4.4亿元的防疫物资,为湖北、西藏、新疆等省调配1.3亿元的防疫物资。
“服务力”提升供应链价值
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家电网在实现自身复工复产的同时,严控风险、提升服务,持续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用“国网方案”帮助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复产复工。
据介绍,国家电网分别出台优化服务“六项举措”和助推供应商复工复产的“七项措施”。
通过应用投标保证金保险、履约保证金保险替代,以及银行保函置换质保金等措施,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预估可为供应商释放资金150亿元/年。通过推行电子招投标、电子单据签署、“物资结算机器人”“e物资”移动应用,解决了供应商“跑单难”、资金周转慢等困难,为供应商每年节约差旅、标书制作等费用约13亿元。
国家电网还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业务开展智能监控,动态监测73项业务关键点合规性,做到关键节点事前提示、核心业务全面监控、重大风险实时预警、违规行为及时纠偏。通过建设智能化评标基地,国家电网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对评标专家身份自动识别、活动轨迹实时跟踪,筑牢招标采购环节“行为上不敢腐、制度上不能腐”的坚固防线。
上一篇: 全球第一个氢燃料电池无人机4月中国上市
下一篇: 青海发布2020年光伏竞价项目招标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