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理工大学获悉,该校7名学生自主研发了一套“风光互补零能耗空气取水装置”,不仅能将太阳能和风能互补结合为装置全天供电,同时其独特的设计协同利用风力,实现风能发电和湿空气一体化,提高空气取水效率。
据了解,7名成员主要是该校机电工程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团队发起人何军说,传统的取水方式应用受限较大,海岛山区等缺水地区淡水供应困难,现有的空气取水技术又耗能较大,难以解决这些地区的缺水问题。于是,从去年暑期开始,他们就开始着手研发这套风光互补零能耗空气取水装置。
何军介绍,这套装置最主要的创新在于仅采用可再生能源、从空气中零能耗获取液态水。本装置采用螺旋形垂直轴风机和引风流道一体化结构设计,协同利用风力实现风能发电和湿空气采集功能一体化;结构方面,引风流道利用文丘里效应产生真空吸力,提高取水装置内空气流动和水汽吸收效率,吸脱水模块循环工作机构,实现吸水材料的再生与回收自动化;耗能方面,通过风光互补实现利用可再生能源全天候零耗能空气取水。
作品实物制作完成后,在室外进行取水实验。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风机启动风速1m/s,吸脱附模块循环间隔时间约12分钟,24小时取水为2865.6mL水,而现有空气冷凝取水装置制水所需功率385W(制冷机+引风机),在按标准条件出水量按820mL/ h计,则一度电可制水2129. 9mL,而本装置不耗电, 按山区或海岛发电成本为正常发电的三倍作为标准,装置每天能够省3度电,以浙江省舟山群岛为例,148个常住海岛中,人口149.2万,约50万户人家,若每家均使用本装置,则每天可节约150万kwh的电量。而浙江省海岛占全国的43%,则映射到全国,装置每天可节约348.84万kwh的电能。
不久前,该项目在校园节能减排大赛上获得了一等奖,还即将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比赛。另外,项目还获得一项发明专利和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同时,已陆续得到了青海、武汉等多家新能源企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