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搜索

我国深层含水层地下储热研究取得新进展

时间:2021-04-09 00:50:52 作者:本站整理 来源:网络

  为加强多种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将不稳定的风能太阳能转化为稳定连续的地热能,形成基于“地热+”多能互补模式的研究,目前以中国科学院团队为主体承担的国家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资助项目——深层含水层地下储热技术研究已从理论模型研究进入到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阶段。

  今年年初,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黄永辉博士、庞忠和教授等共同撰写的论文《深层含水层地下储热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发表,获得了业内人士的关注。文章介绍了中科院深层含水层地下储热技术研究进展的情况以及该团队提出的地下储热相关设想及展望。

  “深层含水层地下储热技术研究”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这项技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深层含水层储热技术发展潜力及市场前景如何?日前,《地源热泵》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庞忠和。

  基于“地热+”多能互补模式研究

  ——由浅层含水层储热向深层含水层储热拓展

  含水层储热是一种利用地下含水层作为介质将热能存储于地下含水层中的储能系统。它通过地下水井从含水层中抽取和灌入地下水实现热能储存和开采利用。根据含水层所处深度,可将含水层储能系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浅层含水层储能,含水层深度在500米以浅,存储热水温度一般低于50℃;另一类是深层含水层储能,含水层深度通常在500米以深,存储热水温度一般为50~150 ℃。

  资料显示,我国在利用浅层地下含水层进行储热方面的实践开展得较早。如20世纪60年代,上海为了控制工业上过度抽取地下水所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了地下水的人工补给,同时开展了“冬灌夏用”和“夏灌冬用”的地下含水层储热技术。

  基于浅层含水层的储热方式具有成本低的优势,但因其工作温度较低、规模较小,储热能力有限, 且有污染地下饮用水的潜在风险。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开始尝试替代方法,即基于深层含水层的高温储热模式。

  庞忠和说,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目前各国做的以浅层含水层储热工程居多,深层含水层储能都是刚刚起步。截至2017年,全世界范围内已建成2800多组浅层含水层储热系统,其中我国有6处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目前,我国在含水层储能技术上的研究和实践多局限于浅层,随着需求的扩大,以中科院团队为主体承担的深层含水层地下储热研究项目已启动,其深度将达到500米或者1000米深左右。“我们这个项目计划是四年时间,今年是第二年,前两年做技术研发,后两年做示范工程。”庞忠和说。

  开展深层含水层地下储热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为了补充中深层含水层的目的,实现中深层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另外一方面可以弥补能源供需在时间/空间分布的不平衡,能够综合利用多种可再生能源形式,将不稳定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转化为稳定连续的地热能,形成基于“地热+”的多能互补模式。

  我国深层含水层储热研究获新进展

  ——地下储能已从理论研究迈入技术研发阶段

  深层含水层储热技术具有储热容量大、储热效率高、造价低等优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大规模跨季节储能方式。“与浅层含水层储能相比,深层含水层储能系统较为安全,具有空间大、环境温度比较高、保温性能比较好优势,同时可以利用原地的地热资源,原有的能量结合起来用,这个优势是显著的。”

  目前国外深层含水层储能工程应用比价少,主要集中在欧洲。庞忠和告诉记者,他曾参观欧洲的一些创新性国家如瑞士、德国,这些国家在开展深层含水层储热方面的研究工作。“瑞士在做一个500米左右的砂岩层的储热项目。德国有一个项目已经运行十余年了,目前这个项目运行的情况比较好。”

  关于我国深层含水层储能研究进展情况,庞忠和介绍,目前以中国科学院团队为主体承担的深层含水层地下储热技术研究已从理论模型研究进入到技术研发阶段。“目前这个项目的理论模型基本有了,现处于技术研发阶段,技术研发的着力点是提高其效率,保证储存顺畅运行。”庞忠和说。

  “目前中科院团队已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这为前期的技术研发工作做了一些很好的铺垫。”他表示,现在可以开展实际的项目,针对当地的具体条件来做一套设计和相应的方案,通过不断的调试和优化,来提高其效率,这是该项目不断放大规模的一个尝试。

  不科学的开采地热田往往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外,还存在温度下降的问题。庞忠和解释说,这个是一个热平衡的问题,“你的开采量不能超过含水层热量的补充,那么在你开采量不大的时候能够掌握,比如雄县,我们持续观测了四五年,目前没有发现特别明显降温的现象,但是随着地热开采量的扩大和开采时间的延长,将来在雄安新区整个范围内地热需求量会不断的增加,到那个时候可能就会出现供应不上的问题,那么这时就需要对它进行能量补充,能量补充能够扩大其供暖的能力。”

  深层含水层储热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将不稳定的能源转化为稳定连续的地热能

  对于我国深层含水层储热发展潜力及市场应用前景庞忠和教授充满信心。“现在已有的储能系统都是短时间,几个小时或者一两天,而深层热储是可以跨季节的。”他举例说,在夏天可以把丰富热量储存下去,到了冬天再把热量开采出来利用。这是可以跨季节的进行热量的储存和利用。

  关于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应用,我国地热领域已做了探索尝试。庞忠和介绍,地热能与太阳能结合在西藏羊易电站得到了应用,“16兆瓦的地热电站旁边没多远就有两个各30兆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地热能和太阳能可以一起发力为电网做贡献,这是一种并联的多能互补的方式”。

  庞忠和介绍,除了地热能与太阳能结合外,还有一种多能互补方式——太阳能和风能的结合利用。太阳能、风能是非稳定的清洁能源,受气候的影响比较大,它们只能在阳光明媚或刮风的时候发电。如何解决这种能源利用不连续的问题,最好的出路就是找一个“仓库”把它储存起来,“多的时候我存起来,少的时候或者没有的时候我可以拿出来用,而地下储热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便利条件”。

  “等到地下储热这套技术做成之后,我们就可以接受其他不同能源所提供的能量,把它存储起来。”庞忠和透露,目前他们团队在张家口结合冬奥会正在做一个小规模的“地热能+风能”多能互补示范工程。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合作伙伴来共同推动这一方面的技术应用示范,尽快地形成一套完备的技术,将来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使用。

  深层含水层储热技术既能结合其他多种能源形式实现多能互补,也可作为区域地热资源的必要补充和增强。庞忠和认为,“在未来清洁供暖需求日益增长、可再生能源占比越来越大的背景下,深层含水层储热系统作为一种有着良好研发基础的储热技术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庞忠和 注:限于篇幅,本文有删减。原文刊载于2020年4月刊《地源热泵》杂志。本文图片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黄永辉博士提供)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上一篇: 中国发布电动汽车领域首批强制性国家标准

下一篇: 增加地热资源勘查开采 中石油调整经营范围

相关文章

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
2021年03月26日关于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的最新消息:中国上海,(2021年3月24日)当两会热词"碳达峰"与"碳中和"加速出圈后,自2013年就进入中国碳市场的ICIS中国市场开发总监徐蓉表示,"30·60"目标将进一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
ICIS:两会“30·60”目标将加速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规范与创新2021-04-093
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
2021年03月24日关于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的最新消息:导读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亚洲开发商在储能系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远远超过美国和欧洲的竞争对手。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专利申请数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
监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创新:一种基于专利的方法2021-04-092
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作为电动车行业最大规模性的行业展会,时隔一年,天津展再度回归。懂行的经销商们早已安排好行程,准备在天津展一窥“后疫情时代”的行业动向。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
天津展抢先剧透,骑幻重磅产品矩阵线上揭幕2021-04-092
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
2021年03月26日关于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的最新消息:热电联产是一种有效的能源利用方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政策推动下,各地区热电联产不断发展。2019年华北地区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首次超过东北地区,主要是山西省太原市加大清洁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
现状:华北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超东北2021-04-093
四段颠覆性新品“亮剑” 赢合科技再引锂电设备新趋势
全球电池行业规模最大的展览会——“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1)”在深圳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全球1300余家电池、设备、材料及相关配套企业参展,集中展示近三年来全球范围内电池行业所取得的优异成果。四段颠覆性新品“亮剑” 赢合科技再引锂电设备新趋势
四段颠覆性新品“亮剑” 赢合科技再引锂电设备新趋势2021-04-092
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
2021年03月26日关于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的最新消息:近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能源监管办联合印发《2021年浙江省电力直接交易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我省今年电力市场化交易正式拉开序幕。《工作方案》显示,2021年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
浙江电力市场化改革再深化2021-04-09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