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两大尺寸阵营——“182”阵营和“210”阵营之间的纷争愈演愈烈。11月27日,天合光能、阿特斯、通威股份、东方日升、中环股份等8家光伏巨头共同发起《关于推进光伏行业210mm硅片及组件尺寸标准化的联合倡议》(下称《联合倡议》), 据了解,倡议企业涉及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产业链环节。这些企业共同倡议:在210-220mm尺寸范围内,选择SEMI标准中确定的硅片尺寸:210+/-0.25mm作为唯一尺寸,同时依照这个硅片尺寸修订SEMI以及光伏行业协会已有的组件尺寸标准。
参与倡议的企业认为,“当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均看到210尺寸发展的巨大空间和机遇。通过硅片210尺寸,以及硅片、组件尺寸等的标准化,产业链可以实现最好的规模化效应,强有力的帮助上下游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给,快速推进行业技术创新,降低产业链制造、光伏系统初始投资和光伏发电度电成本,实现全面平价”。仅仅十天前,“210”阵营代表公司天合光能和通威股份“联姻”,同时公告了一份大手笔的合作,涉及三项总金额为150亿元的投资及一项长单采购合作框架协议。具体而言,天合光能与通威股份下属永祥多晶硅、永祥新能源、内蒙通威、云南通威就2021-2023年硅料购销事宜签订《硅料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同约定,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天合光能向通威股份下属永祥多晶硅、永祥新能源、内蒙通威、云南通威采购多晶硅合计约7.2万吨。产品价格随行就市,合同交易总额以最终成交金额为准。天合光能称,未来将继续夯实基于大尺寸电池的先进组件产能规模优势。公告还称,“本次长单采购合同的签订将有助于公司及时有效应对市场环境变化,为公司供应链的长期稳定提供有力保障,符合公司未来发展战略规划。”而《合资协议》显示,两家公司将在高纯晶硅、拉棒、高效晶硅电池及切片项目上成立合资公司,向上下游一体化方向发展。合作内容涉及年产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投资额约40亿元;年产15GW拉棒项目,投资额约50亿元;年产15GW切片项目,投资额约15亿元;年产15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投资额约45亿元。光伏阵营分化最早可能始于2019年末。
当年12月,东方日升基于210mm硅片发布功率500W组件。此后,新的电池和组件企业不断参与其中。今年1月11日,爱旭股份推出未来三年(2020~2022年)产品产能规划,计划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产能于2020年底达到22GW,2021年底达到32GW,2022年底达到45GW。爱旭股份是行业内率先实现210mm电池量产的光伏公司,上述产能布局均基于166mm~210mm尺寸而规划。另一巨头通威股份在电池业务上也加快了扩张节奏。爱旭股份宣布扩张野心一个月后,通威股份发布关于投资建设年产30G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配套项目,以及2020~2023年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业务发展规划公告。根据公告,其中,30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于2021年内实现投产,新建产线规格将全面兼容210mm及以下尺寸。2月27日,下游组件龙头天合光能发布500W+至尊组件产品,并于3月19日宣布至尊组件中试线实现量产。对于210mm组件产能规划,天合光能的招股书中明确提到,公司规划2020-2022年分别约为10GW、21GW和31GW。此外,天合光能甚至还专门公开至尊组件技术白皮书,对技术问题、载荷性能、包装、物流运输、下游应用等问题进行说明,试图增加更多企业加入210mm产业链阵营。今年7月9日,由硅片、电池、组件、跟踪支架、逆变器、材料及设计院等光伏产业链上、下游40家企业共同参与组建的600W+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正式宣告成立。联盟成员中,210mm阵营的中环、天合光能、东方日升在列,此次联盟的成立被业内解读为“210mm与182mm的新一轮较量”。不过,182阵营也不甘示弱,步子甚至迈的更快一些。 在通威股份和天合光能联姻的6天前,182阵营三家代表公司——晶澳、晶科、隆基三大巨头组成“晶晶隆”,宣布联手力推182组件,三家的182组件产能明年合计将达到54GW。从三家企业的组件产能及扩产情况来看,根据PV-Tech此前的报道,2020年底晶科组件产能将达到25GW,晶澳组件产能23.2GW,隆基称将达到30GW。而在600w+联盟成立前,今年6月24日,隆基、晶科、晶澳、阿特斯、潞安、润阳、中宇七家光伏企业成立“M10”联盟。M10联盟还发布联合声明称“基于大尺寸硅片的高功率组件是近年来行业上下游企业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我们共同倡导建立几何尺寸为182mm*182mm 的硅片标准(M10),并在行业标准组织中将这一尺寸纳入标准规范文件,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前M10联盟的成员公司——阿特斯和润阳似乎改投“210”阵营,它们的名字出现在《联合倡议》中。 这也意味着,在这场注定火药味十足的阵营之战中,松散的联盟内部其实并不稳固。
不过,不论对身处混战中的企业,还是对整个光伏产业来说,这场比拼可能最终取决于它们产业链的整合能力。
对垒仍在继续,胜负依旧难料。
上一篇: 精准施策 辽宁大气污染治理取得积极进展
下一篇: 广东广州全市147条黑臭水体已全部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