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苏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争当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先行军排头兵的关键时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苏州市委关于制定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
第一章 战略转型的历史抉择
第一节 过去五年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苏州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战略部署,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把产业高端化和开放型经济转型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攻方向,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深化改革,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实力实现新提升。经济运行稳中有进。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万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万美元,“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2015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56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124亿元。结构调整初显成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05万亿元,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分别提高到48.7%和45.9%。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9%。农业基本现代化综合得分连续位居全省首位。转型发展成效显著。区域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68%。人才集聚效应逐渐显现,全市人才总量为227万人,全市自主申报入选“千人计划”187人,其中创业类专家107人,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全市注册商标总量突破15万件,行政认定驰名商标达110件,均名列全省第一。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累计削减行政审批事项175项,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立医院全面实施药品“零差价”。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推进,政策制度体系初步形成。金融创新成效明显,区域金融体系日趋完备,苏州市金融资产总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的体制机制,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苏满欧”五定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国务院批复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积极开展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和张家港保税港区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苏州获批开展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国家级开发区数量累计达到14个。201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053.5亿美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2.2%,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19亿美元,新批境外企业数和实际投资额均连续12年位居全省第一位。
城乡一体展现新面貌。实施行政区划重大调整,中心城市的首位度进一步提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得到加强,东部综合商务城、西部生态科技城、南部太湖新城和北部高铁新城建设呈现新亮点。城乡一体化政策制度框架加快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共同繁荣的局面初步形成。水利(水务)、电力、公路、轨道交通、有轨电车、4G网络等基础设施实现城乡全覆盖,“美丽镇村”行动稳步推进,“1-4-50”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区域城乡发展更趋协调。
生态文明迈上新台阶。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和“蓝天工程”,在全国率先发布空气质量指数(AQI),声环境功能区噪声达标率保持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在全省率先完成重点能耗企业落后用能设备淘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29.56%,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入选首批国家级湿地公园。苏州及各市(区)全部入选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苏州及昆山市创成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统筹推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事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78.3%。进一步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建成中国昆曲剧院。姑苏区成功创建“国家古城旅游示范区”,大运河苏州段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获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苏州获准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中的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15分钟健康服务圈”基本建成,“10分钟体育健身圈”全面建成,成功举办第5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五年来,苏州健儿共获得23项次世界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夺得2枚金牌。成功举办两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中国评弹艺术节。“法治苏州”建设得到加强,昆山市成为全省首批法治建设示范市。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顺利实施。“政社互动”试点经验向全省、全国推广。
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社会保障投入逐年增长,民生质量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04万元、2.57万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0.6%和12%。苏州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零就业”、“零转移”贫困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率均保持在99%以上。城镇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0.3%;全市已累计建成保障房137600余套。
五年来,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以中央精神为指引,坚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紧密结合苏州市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切实做到中央有要求、苏州有行动、落实有成效,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统筹做好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扩大开放、城乡一体、环境优化、文化繁荣、法治建设、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同时,树立并不断强化清醒理性务实的工作导向,咬定目标不动摇,一张蓝图绘到底,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凝心聚力、接续奋斗,把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十二五”的成功实践与重大成就不仅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今后工作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一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遵循规律,因势利导,兴利除弊,着力形成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二是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不动摇。以创新驱动为主引擎,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发展动力转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三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动摇。在国家、省全面深化改革大框架下和开放战略总布局中抢抓机遇、快速行动、勇于实践,积极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四是坚持促进协调发展不动摇。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统筹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注重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着力增强发展整体性。五是坚持增进民生福祉不动摇。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个更”的民生工作重点要求,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全市人民。
上一篇: 福建两贫困县中招百亿光伏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