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让人望穿秋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尚未出台,本田已迫不及待地在中国抛出了其新能源大计—包括Insight、CR-Z、飞度(Fit)混合动力款思域(Civic)全新混合动力款、以及高端品牌讴歌(Acura)的混合动力款在内的5款车型有望在明年全部进入中国市场。更进一步的计划则是,再过一年要实现在中国生产这些车型。
明年新增四款新能源车
上月,本田中国本部长仓石诚司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目前只有一款进口思域混合动力车型的基础上,明年将增加4款新能源车型。其中,CR-Z和飞度混合动力款已确定将在广汽本田的渠道进口销售,广汽本田中方负责人姚一鸣称此举将使企业“迈入面向未来的新能源车时代”。飞度混合动力款搭载了1.3Li-VTEC发动机,搭配小型轻量IMA混合动力系统,实现了30km/L的优异燃油经济性;同时搭载了能有效降低实际油耗的节能驾驶辅助系统。凭借优异的环保性能和便利性,FITHybrid曾荣获日本汽车殿堂2010-2011日本年度车型大奖。而CR-Z采用1.5Li-VTEC发动机,配合IMA混合动力系统,燃油效率达到25km/L,被本田标榜为新时代混合动力运动车型的典范,其最大的卖点是既实现了环保,又保证了动力和操控,兼顾驾驶乐趣和低油耗。
早在去年,丰田便宣布了在中国生产新一代混合动力普锐斯的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竞争对手本田汽车加快在中国的本地化生产。
仓石诚司对《朝日新闻》的记者表示,本田将尽快实现2013年在中国生产新能源汽车以及相关零部件的本地采购。“除非我们在中国生产电池和发动机,否则价格没办法降下来。”
目前本田在中国投放的新能源车型是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的思域混合动力车型,每年进口数量只有少得几可忽略的200-300辆,业内人士认为原因或是它的价格比同级别传统动力汽车高出四成。毕竟在发展还没成熟的中国汽车市场,使用传统动力的车型还是得到绝大部分消费者的青睐。仓石诚司指出,希望在实现新能源车型国产的同时,这些车型所有的零部件,包括核心部件的采购,可以在中国本土完成。
遭遇低潮
事实上,刺激本田加快在华发展步伐的恰恰是其一落千丈的业绩。去年,本田在华销量65万辆,市场份额只有4.7%,是近十年来,本田在中国份额最低的时刻。这让去年4月才接任本田中国本部长的前东风本田总经理仓石诚司大为紧张。
包括雅阁、奥德赛、CR-V在内的大部分挂着“Honda”标志的轿车在中国一上市就受到追捧,销售多年仍在细分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田在华合资公司的利润远比其在全球其他地方的公司高,2005-2009年间,广汽本田的利税总额由82.1亿元慢慢爬坡到103.2亿元,而东风日产则由32.3亿元飙升至105.8亿元。
然而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和竞争对手的进驻,在推出新品方面毫无优势可言的本田遭遇多年不遇的低潮期,继续奉行小规模慢发展,以保证对投资设备和生产能力进行最大限度利用的思路显得不合时宜。由于本田旗下车型算不上丰富,业内人士认为放权给合作伙伴或可弥补这一不足,以广汽本田推出自主品牌“理念”为例便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另一方面,解决捉襟见肘的产能也成了仓石诚司的当务之急。去年5月广汽本田启动增城工厂扩能,今年完工后该工厂年产能将由过去的12万辆提升到24万辆,广本的总产能也将从每年36万辆提升到48万辆。东风本田也没有闲着,从去年开始的第二工厂的建设有望在明年下半年实现投产,最终生产能力能达到24万辆/年。因此到2012年,本田在中国的产能累计将接近100万辆(东风本田第一工厂产能24万辆)。但这与仓石诚司设想的8%目标(本田在中国所占份额)仍有差距,这一数字意味着销量起码要达到150万辆。无独有偶,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迪尔伯恩市的福特汽车也希望,其品牌在中国的份额能在10年内从现在的2%上升到8%。
集体迷茫
事实是,丰田全球最畅销的混合动力车型普锐斯在中国的严重水土不服让人担心,本田即将投放的新能源车型能为这8%的目标提供多少支撑?
在美国年销量超过10万辆的普锐斯来到中国一年卖出不超过1000辆,价格偏高和消费观念的差异仍是普锐斯在华遭到冷遇的绊脚石。因此丰田宣布,第三代普锐斯将有望以国产形式进入中国。
除了汽车厂商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以外,政府的政策导向也显得举足轻重。业内人士指出,本田明年投放5款新能源的举动是为了迎合中国很快将实施的汽车节能标准。即将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指出,在未来十年,我国政府将投入1000亿元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到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0万台。不仅日产、通用、大众等跨国公司计划在中国生产电动车,中国的企业也积极筹备应对新的政策。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表示,到2015年集团将建成一个国家级的电动汽车工程实验室,实现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年产销20万辆,形成电机、电池、控制器—电动车三大核心部件制造能力。上汽集团计划到2015年共投入370亿元用于自主研发领域,其中新能源将主攻电动车和Plug-in强混技术。
尽管车企们争先恐后地发布了新能源宣言,但《规划》却姗姗来迟,工信部相关人士只透露:“年底出台希望很大,我们目前已经制定了50多项新能源汽车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行业专家认为,在目前《节能与新能源产业规划》还未出台的情况下,行业及企业对新能源路线图仍存在很多争议,尤其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到“《节能与新能源产业规划》细节不明确”后,对于新能源产业的技术路线、经营模式引发了更激烈的讨论。在尚未明朗的政策之下,行业和企业均显得迷茫,本田等企业押注新能源能否开拓更大市场现在看来也难有答案。
上一篇: 中欧美日新能源汽车发展差异比较
下一篇: 新能源汽车路径:战略选择还是市场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