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关于博鳌论坛汽车分论坛的一个调查,能够整合如此之多的国有汽车企业、合资汽车企业高层在一起进行调查,对于反映中国车市中各家车企对于市场的认知有着重要意义。其中有三点,各家老总的观点进行对比:车市峰值容量、新能源汽车和未来在华发展定位。笔者认为可从中窥知各车企一个态度。
1、3500万是否过于乐观关键看政府
接受调查几位老总对于车市的期望值很高,平均下来也在3500万辆左右达到历史的峰值。中国车市容量到底如何,目前还真的切实的办法预测,因为中国真的不类似别的国家发展的路子,一方面中国车市自身的发展受制因素太多,特别是来自政府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直接给予这个数据蒙上了面纱;另一个方面,中国城市发展速度和预期目前来看都是未知的,这个环境因素直接导致了中国未来汽车的发展。
但是,从感官上也可以简单分析,市场的容量体现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市场有没有需求?每个人都想有自己的车辆,比较需求最为直观的是“千人汽车保有量”的数据,据查的一些数据显示,美国2010年的数据,千人汽车保有量是812辆,据全球第2位,另外一个非常小的国家第一。中国2011年的数据是,千人汽车保有量83辆,排在全球101位。印度2009年数据,千人汽车保有量18,排在全球132位。有老总提到中国按照3500万左右的峰值来算,基本上达到了世界千人汽车保有量的平均值,这是一个论据。从这个方面出发,中国有望达到或者超越这个数据。
第二个方面是源头,也即是老百姓是否买得起车辆。比如说美国老百姓买的起车,国民收入水平高,但是这个国家的汽车市场基本上处于饱和状态。再者,比如说朝鲜,这个国家的汽车保有量极少,但是这个国家的国民收入水平不高,买不起汽车。事实上,中国领导人刚刚提出了若干年后居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届时,购买车辆估计不是问题。
第三个,石油够不够烧,这个问题很严肃,没有石油等能源,汽车就要转型。我们有必要看一下另外来自花旗的一组石油的数据分析预测,花旗集团旗下由资深石油分析师EdMorse领导的大宗商品团队指出,由于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使用节能汽车,而且在某些市场中价格低廉的天然气将取代原油,到2020年全球石油消费量可能会见顶。从长远来看,这种转变应该会促使油价稳定在每桶80-90美元之间,较当前的价格回落约20%。如果从这个论点上来看,石油没有问题,但是新能源是否能否如愿承担节能的一部分?这有待观察。
第四个,城市能否容得下更多地车辆。在接受调查的几家企业中,不乏北汽、上汽的老总在内,这里面就有一个疑问了,作为中国超级大城市,北京、上海这几年的汽车产销贡献量仅仅抵得上一个地级市的份额,在上海,由于限制汽车销量,牌照的价格炒到高于汽车的价格。在北京限购、限行等政策致使“有钱买不到车”、“有车开不出去”等因素,这点对未来车市的影响,不知道几位老总如何进行估算的。
从上述几点分析来看,中国车市最大的一个不确定性,来自政府对于未来交通、城市规划、汽车政策等方面的趋势,如果一切顺利,预期可能比各位老总的预期还要高,如果这个瓶颈继续存在,给位老总的预测则显得乐观了。
2、新能源态度明显“国企”、“合资”差异性
在调查中,第二个有意思之处是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如果说在车市容量上还有共同点的话,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车企态度的差异性表现的淋漓尽致,上汽、北汽、长安、奇瑞对于未来中国车市容量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大致相近,10-15%左右,长安汽车(微博)相对要一些20%,
来自合资企业的高层领导则对新能源相对冷淡,不予置评或者仅仅几个一到两个百分点,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全球最为成功的丰田,仅仅给出了1%的市场份额。但是本田显得相对眨眼,给出了50%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来自国企的汽车单位更多和上级保持了一致,中国政府制定了2015年50万辆、2020年五百万辆的电动车目标,这个目标放在这里,这些企业,特别是靠政府政策支持生存的企业就要“努力去完成”,从数据也可以看得出来3500万的15%份额约为525万辆,暗合政府提出的新能源汽车目标。
但是合资汽车显得相对实际很多,市场预期可能离真实的市场更近一些。当然,本田的50%论笔者不予置评,也许仅仅是勾错了选项而已,玩笑了。
3、“自主本土”与“合资本土”谁更本土
第三个有意思方面,根据调查,几家自主汽车不出所料地提出了“承担民族道义、肩扛民族汽车大旗的重任”,“国际知名”、“全球化”、“研发力”和“中国品牌”都成了关键词。
当然合资汽车,则显得更加注重自己当下境况,丰田提出的“建成中国的丰田”、本田提出的“研发现地化、人才自立化、采购现地化”让人不自觉地联想到当下日系在中国车市一退再退的业绩。
这里面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政府引导本土研发、自主研发,“民族”成了汽车的主流词汇,自主汽车自不必说,高举这项旗帜。但是去年“钓鱼岛事件”后连续溃败的日系近期套“本土”近乎,更多地对于这个巨大市场的不舍和不甘的心理。
近期一直盛行的“合资自主”始终在混淆着“民族自主”的概念,笔者担心民族自主汽车当下不给力的状态,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外包,结果从品牌、技术到服务都输给了“合资自主”就让人笑话了。
上一篇: 恒通电动客车:最快6月建快速充电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