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5日报道:2013年12月30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3年中国工业通信业运行报告》预测:201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可能有所回落,而新能源汽车却有望成为新的增长亮点。
在居民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能源、交通和空气质量压力不断加大,采取限购政策的城市将进一步增多,而新能源汽车往往不在限购范围内,更多消费者会考虑购买新能源车。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实施和相关公共配套设施还将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加快发展。
我当然也希望新能源汽车能更好更快发展,毕竟,更低的能耗和更少的排放会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更美好。但是,以目前的技术能力与市场环境、用车环境来看,要说新能源汽车将成为2014年新的增长亮点,是否过于乐观了呢?
近年来,在政府的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3年,就有上汽荣威550Hybrid和比亚迪“秦”等多款重量级新车上市,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增幅也将超过40%,然而,即便如此,要想达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所提出的“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的目标,仍然存在明显差距。其实,新能源汽车从发展之初到现在,始终就没有摆脱过制约其发展的一系列困境。
虽说新能源汽车的困境总结起来,无非就是技术能力、配套设施、产业化水平这几个方面的不足,但要真正有所改善,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最关键的技术莫过于动力电池,它在电力驱动系统中的成本比例往往占整车价值的一半。然而,我国众多电池企业当中,真正拥有电池核心技术的企业少之又少,而对于进口产品的依赖程度却非常高。虽然国家在这方面提供了相当大的投入,但我国新能源汽车尚处于起步阶段,想要突破关键技术上的瓶颈,不是一年两年的事。
相比技术能力上的不足,目前国内新能源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显然更为棘手。虽然北京、浙江、山东等地已经相继建立起一定数量的充换电站,广州等地的充电设施也在规划或建设中,但是现有的充电站数量与网点密度对于目前的新能源汽车运行来说尚且不够,更不用说大规模应用后的庞大需求。另外,即使是众多已建成充电站,其使用情况也远未达到建设之初的预想,多数处于闲置状态,即使是使用中的,大多是为公交车、工程车等特殊车种充电,并不对普通私人电动车提供服务。配套设施的滞后,无疑将降低众多潜在消费者的购车积极性,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而市场化不足又会影响产业化的进程,产业化水平不足又会拖累市场化的进度,这几乎是一个死循环。
正如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所说的:目前国内汽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热情高涨,但大多数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更多的还只是在造势,吸引眼球。
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曾说:“政治是追求‘次好’的艺术”,其实节能减排又何尝不是一种追求“次好”的艺术呢。的确,新能源汽车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国家也以巨额补贴大力扶持,但要想让新能源汽车要真正发挥节能减排的规模效应,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那么,在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应用,充分显现节能减排效应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也把注意力也更多地投入于传统动力汽车的技术升级上呢?客观地说,这才是节能减排更为现实的途径。
首先,市场就个最现实的因素。在中国,过亿的庞大汽车保有量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所占比例实在是微乎其微。在2013年超过2000万台的汽车产销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甚至不足1%。毫无疑问,从目前来看,想通过新能源汽车来实现节能减排,显然是杯水车薪,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见效。
相反,巨大的传统汽车市场,也就意味着巨大的节能潜力。通过环保科技的应用,传统汽车所取得的节能效果,无疑会更为明显的。以2000万左右的年汽车产销量计,如果每台汽车油耗降低5%,所节约的能源将何等可观!
第二,从技术上看,传统动力车的节能减排仍有大量的潜力可挖。诸如奔驰、宝马、大众、马自达等国际汽车企业无不在传统动力的环保升级上投入巨大,当然,收获也是十分可观的。
上一篇: 德国新能源汽车将迎来推广爆发期
下一篇: 新能源车:梦想何时能照进现实